北京街道开办首届“廉政文化节”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于3月至7月期间,开展以“崇廉尚礼 德法相依”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节系列活动,以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营造崇廉尚礼的地区廉政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干部群众反腐倡廉建设的获得感。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近日,由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主办的家规家训儒学合唱专场演出暨廉政文化节举行开幕式,北宋清官包拯写作的诗词、留下的家训配上清扬的歌声在东直门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唱响。
通过廉政文化渗透加强教育
为了充分挖掘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营造崇廉尚礼的地区廉政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干部群众反腐倡廉建设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干部群众的满意度,东直门街道于今年3月至7月期间,开展以“崇廉尚礼 德法相依”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节系列活动。
东直门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曹芳向本社记者介绍,近几年,街道每年都做“廉政文化”相关活动,今年则首次提出“廉政文化节”概念,今年的主题是“崇廉尚礼,德法相依”。
“近年来出现‘小官巨腐’现象,我们想通过廉政文化的渗透,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让街道的干部、社区的干部等都参与进来,希望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辐射地区百姓,通过抓反腐倡廉,让百姓感受到一个清风正气的氛围。”曹芳说。
儒学合唱团进社区
开幕式当天的节目是由邓九明先生携手北京育才合唱团和东直门街道香北社区合唱队带来的一组家规家训儒学合唱,这是两个老年合唱团,年龄最高的一位演唱者已经84岁。
邓九明介绍,合唱团从词曲到演出服装都很考究,演唱者着汉服,唱儒学。“儒学合唱团从2014年开始办,第一次演出是在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当时北太平庄街道新外大街3号院居委会社区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帮助我们解决演出服装问题。服装方面我们进行过考察,最后参照沈从文先生对汉服的研究做出来的。”
《君子四章之君子》《郡斋题壁》《训俭示康》《六尺巷》《家训》《天下为公》6首歌曲,每唱一首之前,邓九明均会结合歌词为现场的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一番讲解。6首歌曲均由邓九明谱写,歌词节选自古代先贤的诗词、家训。“在写作之前,一部《论语》,我从头到尾读了6遍,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作为中国儒学合唱实践者,谈及为何以古诗词原句作为歌词,邓九明表示,以原作者的诗词谱曲,传达儒学本身的思想,并不想加入自己的理解。
邓九明认为,做儒学合唱团,是一件紧要的、直击人心的事情。“我们用精美的食物安慰我们的脏腑,华丽的衣服安慰我们的身体,用现代化的设施安慰我们的生活,用什么安慰我们的灵魂?”“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我们应当对传统精神财富抱有敬畏之心,那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中国人灵魂的根就在我们唱的歌曲里面,腐败这块难啃的骨头也迟早会被啃下来。”邓九明说。让他忧心的是,现在找不到年轻人和他一起做儒学合唱团。
曹芳告诉记者,除了开幕式的“家规家训儒学”合唱演出外,东直门街道还将举办《官德建设研究》专题讲座、廉政读书会、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参观、“三祠”廉政文化基地实地教学、百姓大舞台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以及廉政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届时,活动将请东城区教委、文委以及东城区委党校等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宣传廉政文化。
“文化渗透的效果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慢慢浸入人心的,所以廉政文化的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主题活动能获得好的宣传效果。”曹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