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稳中推进基层法学会建设
本报讯 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成立于2009年1月,建会初期有会员55人,全部来自政法系统,政法干警成为第一届法学会的主体。在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的过程当中,拓宽了工作思路,会员从以政法机关为主,向基层街道和行政执法部门扩展,从原来的55人发展到158人。
营口市站前区法学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职能作用,做到了专职工作人员到位,经费优先保障,办公设施齐全,市区6个办事处的法律顾问站已经开始正常运转。目前站前区形成了以实践基地为中心、以政法机关和行政部门为骨干、以法律顾问站为基础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作为基层法学会,该区积极组织法学专家担当区、街两级法律顾问,建立了小区动迁、项目新建、经济合同、劳务输出等10项法律顾问审查制度。先后参与站前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的贵都花园南房屋征收项目、站前区棚改领导小组的营纸医院周边地块房屋改造补偿项目评估。结合实际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
法学会会员大都为兼职人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新发展的会员囊括了环境、安全、司法、民政、法制、财政、教育等多个行政执法部门。营口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冬梅说,站前区法学会把握住法学会会员同本职工作相结合这个重要的契合点,着眼会员智能化、专业化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涌现出一批法学尖子和学科带头人,一批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
法学会组织区环保、综合执法、民政部门的会员等开展行政执法专题法治论坛,选出一等奖三篇,在全区法学会会员中进行交流,既提高了会员的执法水平,也促进了执法质量。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常态,在区法院、区检察院建立了刑法学、民法学研究会,确定学科带头人。法学会先后召开了疑难案例研讨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开展深入研讨;举办新《刑事诉讼法》适用若干问题研讨会,通过研讨活动,既增强一线政法干警业务素质,加强交流,提高了理论水平,又拓宽案件研判思路,最终指导工作实践;组织会员积极参加“辽宁法治论坛”“沈阳经济区法治论坛”等专业活动,报送论文26篇,获得二三等奖7篇。郑天立《优化投资环境的辽宁立法研究》获得二等奖,王作军《辽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等6名新会员论文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