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北京海淀区工委送法律服务进社区

   本报讯(记者袁婷) 为发挥法律服务特色,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民革北京市海淀区工委法律委员会3月18日走进新外大街3号院社区,将法律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

   “这份合同从审查形式要件方面看,是有效的。”3月18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3号院的健身广场上,北京市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明对一位拿着合同前来咨询的来京务工青年说。李明律师正在参加民革北京市海淀区工委法律委员会组织的“法律进社区普法咨询活动”。当天的活动是民革北京市海淀区工委法律委员会今年第一次大型活动,以此启幕2017年民革北京海淀区工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在咨询台前,一位年长的居民拿着购房合同前来咨询,北京市北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马娟在分析了他的诉求后,为他讲解了物权法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除了健身广场上的开放式咨询,社区活动室内同时开讲一堂普法培训课。“您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告诉您中奖了,或是通知您接到法院传票了。您是不是一下子就激动了,要么就是一下子就着急了?那我要告诉您,您被骗了。”听到律师的话,听众哄笑起来。

    这场培训由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3名律师轮流讲解,听众是20多位社区楼长和街道积极分子。“考虑到各位楼长的年纪,社区给我们的建议是培训时间不超过40分钟,我们原计划3位律师每人讲15分钟,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开讲一个半小时后,楼长们还觉得没有听够,希望律师再讲一些案例。”民革党员、法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劲松对本社记者说。

    对于居民期待“送法进社区”,北太平庄街道新外大街3号院居委会副主任陈洁深有体会,陈洁告诉记者:“3号院是文体型社区,每年都举办普法活动,其中法律咨询服务最受群众欢迎。”

    为了把基层群众真正需要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蒋劲松和3位律师多次讨论培训选题,集中选择婚姻家庭、继承、反诈骗类案例,这类题材既是群众最常接触的也是最容易产生困惑的。在选题之外,律师还研究如何把法律知识讲得生动,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用社区居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法律。培训结束后,律师给楼长和前来咨询的居民留下联系方式,以方便居民随时咨询。

    民革北京市委海淀区工委副主委程静在谈到本次活动意义时说,在北京市各区中,海淀区的法律服务资源最为集中,这是海淀区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是以法律服务为特色的民革海淀区工委着力所在。作为改革开放的显著成果之一,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快速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群众寻求法律咨询的需求发展更迅猛,因此畅通法律服务的通道是关键。民革海淀区工委直接把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送到居民身边,既接地气,又发挥了民革党派优势,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