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初级团校的建设路径探究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讲话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初级团校是团校干部的摇篮,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院系层面的重要阵地,是共青团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为了满足青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跟上新常态下共青团工作的步伐、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院系层面探索初级团校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及培养方式创新。本文从实践出发,梳理了院系初级团校的建设路径和过程,以期为理科院系初级团校的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工作思路

  初级团校的建立以满足团学干部的成长成才需求、提升团学干部的核心能力素养、搭建团学干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目标。在设计初级团校时把握以下三点工作思路:

  1.重视团干需求、提升核心素养。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的思想特点,从学生切实的需求出发,做好团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实现“精准营销”。

  2.发掘专业资源、搭建多元平台。充分挖掘教师、校友、新媒体等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实践平台,创新理科院系初级团校的培养方式。

  3.做好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理科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评价方式,探索理科院系初级团校的长效模式。

二、育人目标的确立

  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依托和进一步细化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团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理解、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八大要求,聚焦化学学院学生干部成长发展的自身特点,化学学院分团委提出将重点培养学生干部的明辨力(clear discernment)、沟通力(communication)、创新力(creativity),打造化学学院“3C成长计划”。旨在全方位提升化学学院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并研制此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化学学院“3C成长计划”核心要素为:

  明辨力(clear discernment):在迷茫中辨别方向,明白是非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社会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甄别信息真伪、掌握调研方法等能力,养成观察探究的意识。

  沟通力(communication):使对话双方达成行动或理解传达信息和情感,获得良好沟通品质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深层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效表达技巧、团队合作水平与协调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创新力(creativity):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不同于已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社会关系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拓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迁移应用能力,打破思维定式,养成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课程体系的建构

  开展有需求的调研,了解团学骨干关于自身发展的诉求和意愿,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与团学干部深入交流,根据他们的反馈和文献调研的结果确立了“3C成长计划”的课程体系。课程涵盖3个核心素养(模块),共开设9门课程,包括6门必修课程和3门选修课程。共计24学分,其中有14个必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学员应修所有必修学分,同时至少修读4个选修学分。青年团校(初级班)秘书处将客观记录学员出勤与表现,鼓励学员多修学分,最终在结业考核中对出勤率高、修学分多的学员给予奖励。目前将团校课程内容纳入社会实践课程学分,成绩合格者可以抵相应的学分。(详见表格)

四、实施的方法与过程

  1.明辨力-明辨价值追求。由院分党委书记作首场报告《理想信念与现实追求》,国家、社会与个人成长成才关系,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完善自我、面对现实、坚定理想,明确团员青年的政治使命。同时,邀请思政领域的专家杨世文老师和王炳林老师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方略》

  2.明辨力-体察社情民情。邀请社会学院的谭江华老师开展《实地研究的方法与技巧》讲座,让团校成员懂得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触摸更真实的世界。并利用暑假组织8支社会实践队分赴长征重要事件发生地开展中国精神宣讲、长征文化考察、精准扶贫调研、文化科技下乡等主题实践调研。

  3.明辨力-抵制网络谣言。邀请新闻传播学院的周敏老师举行《你真的了解媒体吗》专题讲座,提高团校成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明辨力。并举行《新媒体技术》专题讲座,帮助大家掌握新媒体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媒体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4.沟通力,邀请《3L教练系统》创始人少臣老师举办《深度沟通》团体辅导,向团校成员传授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干部的沟通能力。邀请优秀学生干部做团学工作交流,注重倾听学员的心声和反馈。

  5.创新力-文化创意设计,开展团支部logo设计活动,调动广大团员积极性,建立团支部文化标识,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6.创新力-创新实验分享,举办“灵感点亮未来”创新实验大赛。鼓励学生以实验方案为主体,积极探索传统实验、改造方案;文献实验、创新方案;开放实验、设计方案;依托学科特色,培养创新精神。

  7.创新力-创业实践调研,邀请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相宏伟、北京日光精细(集团)公司董事长郭继东做优秀企业报告,分享化工企业的创业成长秘笈,帮助团校成员开阔视野、树立信心,并组织学生赴中科合成油有限公司参观,增进学生与化学相关企业深度沟通。

五、反思与总结

  1.科学系统规划课程,为了切实发挥团校的思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着眼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前利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课程活动结束之后收集学员的心得体会,满足团校成员的成长成才需要。

  3.注重一二课堂互补,团校作为第二课堂,其育人的目标与第一课堂一致,因此团校的设计应与第一课堂的知识互补融合,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