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四举措提升专利案件审判质效

专利案件增长迅速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于顺顺) 322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担任审判长对西安西电捷通公司诉索尼移动通信(中国)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进行公开宣判。随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该院专利案件审理情况及新举措。

  据北京知产法院副院长陈锦川介绍,自建院至今年22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专利案件3693件,占全部收案数的16.8%。同期,该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317件,其中专利案件1760件占比12.3%。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专利案件受理数量增加了49件,同期审结数量由611件上升为1042件,增长率达70.5%

  陈锦川说,北京知产法院审理的专利案件还呈现“六个增多”的趋势,即涉高科技重大战略产业与核心技术的案件增多,如受理了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新类型专利纠纷案件增多;标的数额巨大的案件增多,如苹果诉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0亿元等案件。此外,外国公司诉外国公司的案件增多;大公司之间相互诉讼的案件增多;当事人在国内及国外同时起诉的案件增多。

  陈锦川副院长介绍,专利案件的公正审理对于我国的创新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此类案件的审理结果很可能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南针,成为提升行业创新水平的源动力,成为制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规则的参照系。

  为进一步提升专利案件审判质效,目前,知产法院采取了四项具体举措:首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专利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据陈锦川介绍,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根据案件特点、数量变化和法院业务专长,结合该院审判资源对法官团队进行了专业化分工,组建了12个专利法官团队。这一专业化分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专利案件的审结数量远远超出2015年,同比上升70.5%

  此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设立专利法官专业会议、专利调研小组,通过培训、调研、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法官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统一专利审判的司法标准。

  其次,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陈锦川介绍,共任命39名具有中等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调查官,其中交流的5名,兼职的34名,分别来自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国家专利机关、专利代理人协会等多个渠道,为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有效运转奠定了人员基础。以2016年为例,共有35名技术调查官参与了352件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工作,其中简单咨询175件、参与出庭或谈话177件,参与证据保全、技术勘验16件,提交技术审查意见262份。

  与此同时,制定《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技术调查官工作规则》《技术调查官回避实施细则》等制度,规范确保技术调查官中立履职。此外,构建由专业化人民陪审员、技术调查官、专家辅助人、司法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协助法官破解技术疑点,扫清技术障碍,公正审理案件。

  再次,严格司法保护,充分体现专利权市场价值。陈锦川表示,以实现市场价值为指引,依法加大对专利权人的损害赔偿力度,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切实回应社会有关“赢了案件输了市场”质疑的一大举措。在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中,该院亦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满足专利权保护要求的酌定赔偿机制,使损害赔偿数额与专利权的市场价值相匹配,与专利权对侵权行为获利的贡献率相适应。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认定侵权的专利案件中,平均判赔45万元。2016年,该院对一审专利侵权案件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力度,平均判赔额达138万元。

  另外,强化授权确权案件的司法审查,促进专利授权质量提升。据了解,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伊始至201722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计审结专利授权确权案件975件,其中,以判决方式审结746件,判决撤销行政决定85件,撤销率为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