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

  每一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个音符,也是当下或未来的发展课题。它反映了社会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折射着中国发展的新走向。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劳教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等热词成为当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焦点。

  每一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个音符,也是当下或未来的发展课题。它反映了社会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折射着中国发展的新走向。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劳教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等热词成为当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邓三龙表示,新一轮机构改革,无论铁道部政企分开,还是海洋、能源等管理机构的合并重组,都体现了职能转变的指向:政府与市场各归其位。以往一些改革陷入越改越膨胀的怪圈,作怪的都是利益。评判机构改革效果要有客观标准,不能简单地看“部大”还是“部小”,要看办事效率是否真正提高了,人员是否确实精简了,权力寻租是否得到进一步遏制,而评判权要交给老百姓。

  对于大部门的组建是否容易造成权力扩大进而产生腐败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认为,机构权力的增加是为了强化宏观管理职能,行政事务的审批权还是要往下放,中央抓宏观,地方抓具体事项,大家所担心的以权谋私的问题不会发生。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热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尤其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机构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十项改革内容也获得代表委员的支持和认可。

生态文明建设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大气污染、水污染日益严重,全国多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美丽中国”这个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及的概念,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它涵盖了中国人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向往。

  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本人,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2013年全国两会上备受瞩目的人大发言人傅莹的话,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也是这一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与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

  “要建立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苏俊说,以减少机动车排放为例,当前既需要呼吁绿色出行,但更需要提升油品质量,更多地开发利用高效清洁能源,从根本上控制污染。

  “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副主委潘碧灵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追根究底,高能耗生产、超承载力排放、低水平防治,这些都是环境恶化的幕后推手。他呼吁再也不能要“有毒的GDP”!

  何伟委员建议首先要实现社会普遍生活价值理念的生态化,通过宣传教育将人类个体主义价值观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在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方面,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清理和修订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制监督。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还建议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跨区域应对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立区域灰霾污染的预警应急机制,建立大气污染事故评估制度等。多管齐下,共同治理雾霾。

  呼唤“绿色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两会代表委员期待并为之努力着。

热议“中国梦”

  2013年春天的北京,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梦”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津津乐道和频繁提及的热词。

  “中国梦”承载着13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蕴含的是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的信心与能力。它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阐述了他的“中国梦”。习近平说,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2012年底,“梦”字还当选为这一年的年度汉字。    

  十八大以后,“中国梦”在网络迅速蹿红。带着中国普通民众的衷心期盼,“中国梦”不仅走进了寻常百姓,也走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

  就在2013年3月5日清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开幕。陆续步入会场的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遭遇记者“围追堵截”,最集中的话题之一是各自对“中国梦”的理解。

  白岩松委员认为,“中国梦”的综合含义,不单单是一个国家之梦,而是国家富强之后如何让民众分享的一个历史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保安服务总公司的朱良玉说,中国的民工有两亿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做过20年农民工的他与2亿农民工兄弟姐妹有着同样的“中国梦”,那就是希望流动人口更加稳定,更加幸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曹义孙认为,诚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要素,追求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

  在代表委员看来,“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

  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会期间,对于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代表委员也踊跃发言,他们的建言献策包括: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只有努力把个人梦融入民族梦,以“我的梦”托起“中国梦”,才能最终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