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法律援助、公证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近日 ,北京市司法局先后在京召开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北京市2017年公证工作会议。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和突出成绩。北京市司法局局长苗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6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司法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法律援助“提数量、保质量、强规范”活动为抓手,法律援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北京市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民事法律援助事项由8大类扩大到11大类;顺利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升级改造,开通28个电话咨询座席和1个网络咨询座席,老百姓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更加畅通;升级改造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案件质量管理实时性和信息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完善推出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巡回服务等便民措施,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全市开展法律援助“提数量、保质量、强规范”专项活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7985件,增幅达27.3%,为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公证机构25家,执业公证员369名。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公证事项126万件,其中国内公证事项75.9万件,涉外公证事项49.5万件,涉港澳台公证事项0.6万件。年内,创新开展了公证处设立办证室试点工作,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市副中心建设需求以及法律服务资源配置的现状,在通州区设立方圆公证处办证室。聚焦服务为民,出台“便民利民十项措施”,以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推出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公开公示、双休日值班、网上预约服务、提速增效、完善公证服务设施、完善服务监督、完善投诉处理、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

    会议强调,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紧紧围绕首都工作大局,发挥好法律援助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在深化法律援助改革,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增强经济困难群众法律援助获得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法律援助的发展成果。同时,深入推进公证公信力建设,全面推进公证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公证协会建设。通过开展公证质量检查,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证机构和人员的执业水平。大力推进公证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涵盖公证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公证业务办理等相关业务的全市统一公证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