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公安机关通过创新完善治安防控机制、惩防犯罪机制、警务运行机制等一项项改革,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新形势下,违法犯罪、矛盾纠纷正发生着新变化,提高打击新型犯罪能力、强化情报预警、改革人民警察管理制度……过去一年,公安机关通过创新完善治安防控机制、惩防犯罪机制、警务运行机制等一项项改革,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探索建立社会

稳定指数信息系统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禁毒扫黄等专项行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化解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确保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维护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43%,命案下降30%,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2017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公安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

    1月14日,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在会上指出,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公安保卫工作。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要牢牢绷紧反恐怖斗争这根弦,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强化情报预警,筑牢反恐防线,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深化反恐怖斗争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暴恐活动的滋生土壤,坚决把暴恐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摧毁在行动之前。

    特别是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谈及打击新型犯罪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关联犯罪嫌疑人行为轨迹,并完善警种合成、部门协作、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更加有效地打击黑恶势力、涉爆涉枪、盗抢骗、制贩毒品、校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不仅如此,公共安全隐患也日趋严重。石油、化工等领域起火、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寄递物流渠道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民航、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风险高,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建筑、地下空间和城中村、棚户区火灾隐患多。  

    因此,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案情、社情、舆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努力实现对各类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是公安机关的艰巨使命。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过去一年,公安部先后18次组织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公安机关赴境外开展侦查打击,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破案6000余起,涉案价值8.3亿元;从肯尼亚、马来西亚、柬埔寨、亚美尼亚等7次押回219名台湾嫌疑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地域性职业犯罪突出特点,公安部开展“拔钉子”行动,督导全国7个重点地区和5个突出地区强力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4337名,打掉团伙651个,初步扭转了地域性诈骗的猖獗势头。

    针对当前传销犯罪尤其是以“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为幌子的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新型网络传销专项工作。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传销犯罪案件2826起,同比上升19.1%,成功破获了“网络黄金积分”“克拉币”等一批重大案件。备受关注的“e租宝”案件,已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努力下,于2016年8月14日侦查终结,丁宁等2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4万余名投资人通过身份审核。

    从中央到地方,公安部门和银行加强合作,在事前预警、快速冻结、及时返还等环节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力争最大限度降低受害人损失。去年1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收缴电信网络诈骗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8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48.7亿元。

    公安部要求,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证券期货、金融诈骗等风险型经济犯罪行动,依法严惩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大鳄内鬼”,严格落实产权保护制度,着力强化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

    今年要集中打击整治以“盗抢骗”“黑拐枪”为重点的传统犯罪和以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为重点的新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大力加强社会面治安整体防控。

    依法打击犯罪,任何时候都不能软。

    针对当前违法犯罪新趋势新特点,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要克服传统思维定式,抓住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涉爆涉枪、盗抢骗、制贩毒品、校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探索建立科学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技术支撑的新机制,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警务大数据建设应用

    今年春运开始后,黔西南州在全州9个汽车站、2个火车站、1个机场建立大数据客运安防警务,智能采集进出站人员信息,依托大数据技术自动分析比对碰撞,精准识别涉暴涉恐、信访维稳等各类重点人员。全州车站机场均构筑武装巡守、身份验证、安检拦截、智能检测、群防群治等“五道防线”,提升车站机场安防等级和应急处置水平。自2016年8月以来,全州车站、机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7%,暴恐案件零发生。

    目前,依托大数据,江苏省开始全面整合综治、金融、电商、旅游、医疗、教育等全省18类政务大数据,最终形成“1+18”的大数据联动应用服务体系。

    “吉林公安”APP将公安机关2000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性“网上服务大厅”,使服务渠道更畅通。

    科技创新催生平安建设新手段、新思维。

    广西凭祥市将最新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到边境防控中,与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物理隔离等设施,构筑收放自如的“边境防控网”。

    武汉,集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系统平台与公安云大数据库等各方面海量信息源,初步实现83类500亿条数据串联分析、智慧应用。

    内蒙古乌海市,大力推动政府外网、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综治信息平台联网运行,最大程度实现了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

    山东作为食品生产、输出大省,正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医食药、检疫、农、渔、工商等多部门的力量,把所有食品安全生产、检疫、处罚、流通、行业排名、群众的举报反馈等信息,统统纳入安全追溯信息云数据库,让海量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追溯。

    如今,人、地、物、网,越来越多的要素信息被集中到方寸之间,一批批科技成果正在不断转化为治安防控的核心战斗力。

    郭声琨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警务大数据建设应用,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先导性、引领性、预警性作用,不断提升刑事侦查、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针对新技术新设施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推动落实企业和经营主体责任,推动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不断强化安全监管,着力避免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

公安改革深度发力

    目前,公安机关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改革、异地办理身份证改革、驾考改革、车检驾考改革、内地居民出入境改革、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和便民利民惠民等“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公安部部署各地科学合理地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窗口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异地办证。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当地流动人口数量、分布等实际情况,共设立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点10838个,基本满足群众就近办理居民身份证的需求,其中北京、吉林、上海、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市在所有派出所均设立了异地受理点。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正处于政策落地的关键期。

    公安部提出,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统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落户的每一个人都要进行认真核实,确保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梳理相关落户政策和规定,对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坚决清理纠正,同时进一步简化群众办理落户的手续,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实施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以来,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500余万张,2016年又有143.5万的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近年来,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2.73亿人次,其中出境1.37亿人次。201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为中国公民出入境推出多项便民新举措。不仅简化出入境证件申办材料,还推进签证便利化,中国护照“含金量”也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已与127个国家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

    此外,“全民打拐”进入“互联网+”时代。

    2016年11月16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二期上线,新接入支付宝、UC、手机淘宝、YunOS系统、腾讯QQ、百度、一点资讯、今日头条、360手机卫士、滴滴出行等新媒体和移动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台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648条,找回儿童611名,找回儿童比例达到94.29%。其中解救被拐卖儿童27名,找回离家出走儿童358名。

    郭声琨还提出,2017年要深入推进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细化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关爱民警工作的意见》和规范警辅人员管理工作意见,稳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要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严格落实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加强全警规范执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