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良:站好最后一班岗 不负36载铁警情
说起值乘的最后一个春运,刘兴良眼圈发红,他说最舍不得的就是离开:“这么多年的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身制服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习惯了在列车上行走,习惯了车厢的一切,习惯了车窗外的风景,习惯了旅客的点赞。”
2017年的春运,对于即将60岁的衡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乘警刘兴良来说,这是他担任乘警以来的最后一个春运了,所以他格外地认真与不舍。
2月3日下午5点,离K512次列车开车还有1个小时,刘兴良和家人简单道别后便来到支队整装待发,而此时距离他上次连续6天值乘K511次列车还不足12小时。当其他人都还沉浸在过年的团圆氛围中时,他却来不及和家人吃一顿热乎的团圆饭。
离发车还有半个小时,刘兴良早早来到了站台,像往常一样,先检查车上的消防设备,然后站在车门口,叮嘱旅客出行注意事项,帮旅客提行李或者搀扶老人上车,直到最后一位旅客上车。
“要踏踏实实站好最后一班岗。”刘兴良对自己说。
“没当过乘警就没算干过铁警”
刘兴良生于1958年2月,马上就满60岁的他即将要从任职36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尽管工龄很长,单位同事都亲切地叫他“老刘”,但是他从事乘警工作却只有3年时间。
1981年,刘兴良走上铁警工作岗位,任职衡阳铁路公安处看守所民警,那时的他才23岁。2009年,高铁开通后,他主动请缨去高铁站派出所加强锻炼,任职衡阳铁路公安处耒阳西站派出所民警。
四年后,在“没当过乘警就没算干过铁警工作”的思想驱使下,已过五旬的刘兴良又跑到乘警支队,开始固定值乘上海至海口两地的往返绿皮普快列车,成为衡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一名乘警。
“乘警是铁路公安最富有代表性的岗位,我对这个岗位充满了好奇,一直很想尝试这个岗位。”刘兴良说,做了乘警后,感觉工作比之前更充实了,每天要处理更多的事,要接触更多的旅客,通过帮助旅客解决困难、将旅客平安护送到目的地,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
上海至海口是刘兴良所在的衡阳铁路公安处管内运行距离最长、所需时间最长的列车,车上只有一两个乘警,但要护送的旅客却有几百人,尽管很累,但是刘兴良说他就是喜欢挑战,“乘警是一份很有挑战的工作,我想在退休之前做点儿可以让后辈学习的事,也算是给同在警队的儿子带个好头吧,工作不能拈轻怕重,要敢于迎难而上。”
刘兴良说,旅客多,要面对和预防的问题就多,盗窃、抢劫,旅客生病等等问题都是潜在危险,这对乘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具备和群众打成一片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协调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
“我喜欢干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可以每天都能获得成就感,找到存在感,每天都有旅客称赞自己,感觉很满足,而不是像以前要么坐在办公室、要么盯看监控那般枯燥,我对现在的工作很适应。”刘兴良说。
“要把乘客平安送到站”
“手机不要乱丢,注意顺手牵羊的”“晚上睡觉,记得把门关上别掉东西”……刘兴良值乘的K512次绿皮火车历时长达6天,为了避免旅客夜间因睡觉行李丢失,开车后,他都会在车厢内来回穿梭巡视宣传,一遍一遍叮嘱旅客注意行李安全。
即使这样,也还是经常有旅客下车拿错包的情况。“尤其是春运旅客多,旅客上车后又常常分不清把包放在哪一节车厢,以致跑错车厢拿错包。”刘兴良说,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多方打听,联系上拿错包已下车的旅客,为乘客避免损失。
除了错拿行李的情况,还要时刻警惕盗窃的发生。
就在春节前一次值乘中,刘兴良晚上巡视时,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在四处走动并张望,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当该男子伸手去提其他旅客的包时,刘兴良当即大喊抓贼,车厢内的旅客听到后,都一起帮忙抓住了该男子。后经核实,该男子是一名因涉嫌多次盗窃被公安部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而刘兴良也因抓获一名网上逃犯,被公安处给予通报表彰。
“我们一般是晚上巡视,晚上旅客都在睡觉,是盗窃高发时段,春运旅客多,事儿也就多,为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我们一般穿着警服睡觉。”刘兴良说,每次值乘,他都会在发车前做好车上安全工作的检查,做好旅客上车的引导,在列车发出后,会到每节车厢做安全宣传,提醒旅客放好贵重行李,严防小偷作案,每次巡视结束后会做好巡视笔记,把有困难或情况特殊的旅客做好登记,把需要下次巡视重点关注的地方做好备注。
虽然春运最繁忙,但这段时光也让刘兴良最有收获、最有成就感、最值得回味。
“春运期间人非常多,会有旅客因琐事吵架,会有旅客上车后乱放行李下车时找不到,会有旅客说话多吵到邻座休息而发生矛盾,会有小偷行窃等等,这些事都需要自己一一去解决,但当把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后,我又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收到了旅客的点赞,为旅客解决了困难。”刘兴良说。
刘兴良每次值乘都会至少提前1个小时来到支队报到,并和领导及同事交流工作心得,这让衡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政委欧顺清印象颇深。“他虽然年纪大,但他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是一名非常称职的老乘警,让他跑车,能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信任。”欧顺清赞许道。
“每次值乘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要确保旅客的安全,帮助有困难的旅客解决困难,确保每位旅客都能有一个安全又开心的旅程。”刘兴良说。
“最不舍湛蓝警服”
工作的36年间,刘兴良只在家过了4个春节,他最愧对和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伴儿。
“儿子从小受我的影响,也成为一名铁警,是在离衡阳的家不近的郴州西高铁站派出所上班,每次逢年过节都只有老伴一个人在家,老伴要是年轻还行,年纪大了要下楼买个蔬菜大米或者换个重的家具,都找不到人搭把手。”每每离家,他都要交代老伴,重的活儿先留在那里,等他和儿子回来了再一起解决。
说起值乘最后一个春运,刘兴良眼圈发红,他说最舍不得的就是离开:“这么多年的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身制服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习惯了在列车上行走,习惯了车厢的一切,习惯了车窗外的风景,习惯了旅客的点赞。”
尽管有不舍,但是年届六旬的身体状况也让他有些吃不消了,跟车时间长就会比较累,在车上一个来回的巡视就要坐下来休息,擦一下身上的汗。
“冬天车上温度比外边高,走多了我容易出汗,出汗了不擦掉就容易感冒,所以我每次值乘都要带好几块毛巾用来擦汗,带好几件内衣用来换。”刘兴良坦言,现在的自己已经比不得年轻人了。
在刘兴良的职业生涯中,共被衡阳铁路公安处嘉奖两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次。在同事王鹏心里,刘兴良是领导经常拿来激励年轻人的榜样,“他的成绩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他为人热情、乐于帮助、成绩显著,绩效考核屡屡排在前面,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老前辈。”
回顾自己36年的铁警路,刘兴良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是兢兢业业,比较满意,“我认为自己对得起这身制服,没有愧对党和组织对我的信任。”他说,如果回到当初重新选择,他还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不会后悔。
看着自己穿了30多年的湛蓝警服、天天可以触摸的车厢以及车窗外熟悉的风景,刘兴良哽咽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吧,跑车安全责任重大,希望能圆满完成任务。”
(徐刚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