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柱:构建公安“三力”体系提升治警能力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大任务,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推进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等基层公安工作。全局共有39个单位107人次受到全国、全市表彰,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配“AB角”做“四种人”
石柱县公安局党委针对近年来局班子成员各顾其责分散管理的现象,釆取“AB角”组合搭配模式,将“AB角”的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不仅改变了以前班子成员各管各事的状况,而且增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有效凝聚了整个班子的工作合力。
石柱县公安局同时强调,一级班子和二级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做好队伍建设明白人、业务工作有心人、专项行动推动人、遵章守纪带头人。能否做好这“四种人”,成为该局党委考核一级班子和二级班子成员的主要标准。
石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新生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釆访时说:石柱县公安局党委对全局中层领导干部提出做“四种人”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问题,是全县政法系统值得借鉴的做法。石柱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龙集华对此认为:打造一个既忠诚又有责任担当,既团结又能融合协作的公安团队,必须要让这个团队的一级班子、二级班子及全局民警形成一个上下融合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力”治警体系则是提高全局警务生产力的根本保障。
“学习力”是基础
如何做到整个队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构建“三力”治警体系是关键,“三力”体系中的“学习力”则是基础。该局党委认为,新形势下的人民警察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还必须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则离不开各种方式方法的学习。
该局党委在要求全局民警将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及兴趣学习紧密结合的同时,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力”上下功夫,将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和学习效果纳入各单位队伍绩效和民警个人平时考核,综合运用到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经济待遇等方面。由此激活了全局上下的学习热潮,并由此延伸到与专业相关的个人兴趣培养,全局民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尤其是青年民警的学习热情更为突出。
该局禁毒大队8个民警,平均年龄32岁。大队长王青春也只有42岁,其他几个民警均是2010年后从警校毕业进入禁毒大队。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民警缺乏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在王大队长的带领下,经常废寝忘食地讨论一个案子,甚至结案后还反复讨论。该队的整体业务能力迅速提高,2015年下半年该队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毒品目标案件,还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
该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谭贵东200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06年考入石柱县公安局,从事法医工作,这位戴着眼镜显得温文尔雅的法医曾在一起刑案现场抓捕嫌疑人时,手提冲锋枪冲在最前面。他说:“干公安工作,得能文能武,作为法医,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冲锋枪也是很正常的事。”
林文龙2012年毕业于重庆警察学院,现为该局西沱派出所民警。他喜欢滑翔飞行,2016年拿到了滑翔飞行员证,喜欢攀岩救护和水上捜救,拿到了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颁发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教官资格证。2016年12月,他利用自己的滑翔伞专业知识,成功破获浙江宁波市伏龙山滑翔基地价值10万元的滑翔伞盗窃案。
该局近年来倡导多样化学习,紧紧围绕“学习力”下功夫,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为提升民警的沟通力和执行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沟通力”上台阶
政法队伍的公信力是民心、党心的一个重要体现,该局通过不断沟通交流,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实现融合共治。
该局近年来除了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公安工作,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取得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信任、重视和支持外,还通过“执法对活”等方式,以达到普法、增进警民关系的目的。
万安派出所所长李照贤对此深有感触。李所长认为,以前老百姓对接警处警不满意不高兴, 是因为民警的方法不对,沟通不到位。李所长曾经遇到过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辖区内一个叫谭千某的居民,因生活小事经常到派出所吵闹。李所长后来得知,主要原因是民警缺乏耐心听他说话。于是,李所长特意安排时间把谭千某请到办公室耐心听他倾诉,这一听就是两个小时。听完之后,李所长首先表扬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很清晰,是个有文化的人。谭千某一听所长表扬自己,非常高兴,说:今天李所长能听我把心里话说完真是痛快。于是,李所长抓住时机指出了他与邻居产生矛盾的不对之处,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以开导劝说,最终让他高高兴兴离开派出所,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谭千某到派出所吵闹。这件事让李所长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于是,李照贤在会上作出明确规定:群众到所里来办事咨询反映情况,民警必须耐心倾听,认真沟通,若因民警不耐心、沟通不到位引起警民纠纷,民警将受处分或调离工作岗位,如果确因当事民警工作紧急繁忙无法倾听沟通,必须及时报告所领导,由所里另行安排民警或所领导亲自出面处理。这一规定作出后,李所长经常到办事大厅悄悄观察窗口民警如何接待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如何与群众沟通,发现沟通方法不对,矛盾即将发生,他立即上前补救,事后对当事民警训话并指出不对之处,提出改进方法。经过李所长的言传身教,民警们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2016年,辖区群众对万安派出所的有效投诉为零,与2015年有效投诉20多起相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该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谭贵东体会到,在他所从事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领域,同样存在与当事人及亲属的沟通问题,他必须将自己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艺术完美结合并加以发挥。
2016年12月的一天凌晨1点多钟,县城粼江峰景小区发生一起爷孙俩从19楼窗口先后坠楼事件,此事在县城引起各方关注,死者家属怀疑爷孙俩之死有他杀之嫌。谭贵东带着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不放过现场任何蛛丝马迹,最终排除他杀,确认系爷孙俩意外坠楼死亡。这个无懈可击的科学结论加上谭贵东团队的现场沟通能力,让死者家属心服口服,社会上的种种猜疑也烟消云散。
石柱县公安局党委在强化民警个体沟通能力的同时,还开展多样化的沟通活动。2016年11月17日,该局从各个警种及青年团员民警中抽调30余人组建一支宣传沟通小分队,在全县乡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民生警务乡村行”主题宣传沟通活动,以自编的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各项政策法规、安全防范知识融会贯通,群众容易接受也容易记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执行力”出效果
“三力”是一个治警整体,学习力是基础,沟通力是台阶,而执行力则是警务生产力的最后体现。
2015年以来,该局党委提出向“执行力”要“警力”要“能力”要“效力”的要求,将队伍分为党委班子、二级班子、普通民警三个层级进行管理,对不同岗位民警进行工作量化、分解、细化,让领导班子和民警明白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得怎样,干成了会怎样,干不成会怎样。
让安于现状、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甚至混日子的人切实感到一种被淘汰的危机,切实提升队伍执行效率。具体体现为,一是执行决策不打折扣,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2015年以来,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三县一地”的总体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从严治警,做到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两手抓,业务工作实现“保二争一”目标。三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全力推行“三三三”群众工作法,积极开展“民意警务立行立改七大行动”,开展“两诈、两抢、两窃”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五小案件”查处行动,用“务实”举措,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增强民警“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
队伍“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成效明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39个单位107人次受全国全市各种表彰,其中:石柱县拘留所成功创建全国标兵拘留所,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县局指挥中心成功创建公安部一级机要室;县局警务保障室获评全国公安机关“210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县局禁毒大队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