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的最高法院”扩容
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增至6家
目前,6家巡回法庭根据管辖范围已覆盖了全国26个省份。对此有专家解读:巡回法庭的设立,其意义不仅在于方便诉讼,更关键的是为司改试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
“5天4地,已累趴,大领导依然精神矍铄。令我深深怀疑自己的年龄。”
这是最高法院工作人员崔敏(化名)在朋友圈的感慨,配图一张是自己憔悴的脸,其他四张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新设的四个巡回法庭的揭牌照片。
2016年12月28日、2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设的四个巡回法庭分别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挂牌成立。自2015年1月28日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成立至今两周年之际,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成员”已增至6家。按照各自巡回管辖范围,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26个省份。
承诺与决心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决定最高人民法院要设立巡回法庭制度,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时隔三个月后,2015年1月28日、31日,最高法院分别在深圳和沈阳设立了第一和第二巡回法庭。
这三个月里,地址的选取、制度的设定、人员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有条不紊、迅速而高效地解决。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58天后,四块巡回法庭的牌匾在冬日里迎风出现。
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以完美的形象亮相在社会公众面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鹏鹏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最高人民法院‘自上而下’理性建构型的效率优势,也反映了决策层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的决心和魄力。”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曾明确指出巡回法庭的设立,一方面是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同时便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另外在巡回法庭全面推行主审法官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使巡回法庭成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多位法学专家也认为,巡回法庭设立后案件的审理也能摆脱司法“地方化”的干扰。新人新制度,在社会公众眼中最高法的地方巡回法庭也代表最终的公平和正义。
按照构想和设计,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是跨区域管辖案件,打破了长期以来按照行政区划管辖案件的传统,对解决巡回区域内某些地方行政因素对案件审理的影响是有作用的;它按照主审法官、合议庭负责制的模式审判和管理案件,保障主审法官或合议庭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有利于消除所谓的审判行政化问题;巡回法庭不在内部分设行政、后勤、组织、人事等机构,只设立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党务、行政、人事、后勤等工作,实行审判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相分离;最高法主审法官两年一轮换。
正是考虑到这些重大意义,所以周强院长强调“巡回法庭的今天就是最高法院乃至全国法院的明天。”
2015年初,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走马上任之际就向社会公众表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运行机制,对一些改革举措先试先行,确保中央的相应司法改革开花结果”。2016年10月10日,“二巡”的公众开放日,众多社会人员也看到了答卷和成绩单。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评价认为,“巡回法庭的设立,其意义不仅在于方便诉讼,更关键的是为司改试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
第四巡回法庭庭长景汉朝也同样向社会承诺:“巡回法庭的设立,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改革,我们一定要种好这块‘试验田’。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巡回法庭的必由之路。”
两年前“意外”选中做“二巡”主审法官的齐素,告别恋恋不舍的女儿,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来到了沈阳。她见证了“二巡”第一天1000多人次的接访,也看到了“二巡”开放日时各部门展示的数据。
齐素是“孙氏涉黑案”的主审法官,父亲弥留之际正是她审理该案的关键时期,未见最后一面让齐素抱憾终身。然而案件当事人当庭释放后,齐素表示,法院要通过审理刑事申诉案件和刑事再审案件,宣示现行的法治原则和理念。“我们就是要通过再审这起案件,传播严格司法的信息。”齐素说。
“二巡”法官董华在沈阳工作两年后又选择留下,作为东北人,她自愿报名参加了“二巡”法官任选。除了喜欢业务钻研,她更愿意为家乡的法治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二巡”法官汪国献更是选择去了司法环境复杂的第六巡回法庭。
成绩与口碑
两年来,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先行先试,成为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优秀领跑者。
据悉,截至2016年11月底,两个巡回法庭共收案4445件,结案3948件,其中审理跨行政区域案件633件,接待来访7.2万人次。
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在巡回法庭里“落地开花”: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彻底贯彻“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继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巡回法庭制度。
1月20日,在最高法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成立两周年座谈会上,周强充分肯定了两个巡回法庭的工作成果,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司法改革“先行者”“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其中包含了巡回法庭率先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庭领导不再签批案件,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实行审判团队模式,通过类案参考、主审法官联席会议、裁判文书交叉校验等机制,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审判权运行,法官责任感明显增强,办案质量效率显著提高。精简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体现了审判权与行政事务管理权相分离的改革精神。
另外,巡回法院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突出了“巡回”特色,积极开展巡回接访、巡回开庭、巡回阅卷、巡回询问、巡回宣判等各项巡回审判工作,两个巡回法庭共巡回办案480余次,让司法更贴近人民群众。
除去审理案件,巡回法庭也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数量明显下降。
“‘二巡’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涉诉信访的根本好转!”胡云腾坦言,涉诉信访从开门第一天的1000多人次,到现在每天只有不到80人次。现在接待的80%都是新访。说明过去的陈年老访多数都解决了,那些上访群众已服判息诉了。
辽宁省宝立公司与王某的近7个亿的民间借贷纠纷经宝立公司法人沈明(化名)申请,已经在“二巡”再审结案。尽管结果与辽宁高院的结果一致被判败诉,沈明却对“二巡”的事实审理心服口服。
沈明告诉记者,辽宁高院审理事实的时候没有认清借贷的时间段,而“二巡”的审理除去了地方个别干预,的确将借贷合同的关系、时间节点查得非常清楚。“最高法的法官上手就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沈明说。
各种数据、百姓的口口称赞,将巡回法庭称为“家门口的最高法院”并不为过。现在最高法院搬到了华东、华中、西南和西北的人民群众家门前,为更多的人服务。
发展与期望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由2个增加到6个,巡回法庭管辖的省区市由6个扩大到26个,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实现了管辖范围全覆盖。
截至目前,新设的巡回法庭已经一个多月,基本上都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据悉,自挂牌成立以来,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共接待来访群众2069人次,登记案件1322件,立案121件。
2017年1月20日下午,第三巡回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第一案,最高法院副院长兼第三巡回法庭庭长江必新担任审判长。
据最高法院消息,该案是二审案件,系上诉人江苏某公司、顾某、汪某某与上诉人盐城市大丰区政府、被上诉人盐城市大丰区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一案。
该案庭审前,合议庭已两次召集各方当事人举行庭前会议,明确上诉主张和答辩意见,固定争议焦点问题。在庭审时,合议庭集中精力就当事人仍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审查,直奔主题。为节约庭审时间,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合议庭还决定对本案庭审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合并进行,有效提高了庭审效率。
尽管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但江必新表示,该案调解时不简单认可当事人之间的和解意见,既保护了国有产权又保护私人产权,寻求二者间的平衡点,属于落实产权保护政策的典型案例。
最高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公开表示,华中地区距离北京较近,交通便利,人口数量较多。近年来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多年来河南等地信访压力较大,在该区域设立巡回法庭,能够做到审判力量下沉,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当地和萌芽状态。
第四巡回法庭工作第一天,接待了来访群众71人次。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来自宁夏泾源县的访民丁香叶辗转千里来到“四巡”。“没想到今天‘四巡’还在上班,还有人能听我说话。”经过祁磊法官两个小时的耐心接谈,丁香叶表示满意后离去。
由于带的钱已经用完,当天下午丁香叶又向法官求助,法官经请示庭领导后,当即与郑州市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取得了联系,为丁香叶提供了社会救助,先安顿吃住,然后买票回家。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巡回法庭拉近了最高审判机关与群众的距离,“既可以就近受理案件,方便当事人诉讼,也便于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有利于更好地发现案件真相,实现实体正义,同时便利了民众,减少了他们的讼累,还减轻了最高法院在北京受理案件的压力,可谓一举数得。”
张建伟表示,新的巡回法庭布局,使得巡回法庭制度的实践价值不断增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专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覆盖我国6大区域,有助于司法改革整体推进。“在可预期的未来,巡回法庭在司法便民方面的功能可能更为凸显,而在去行政化问题上还需诸多机制加以配套。”施鹏鹏说。
“我终于有盼头了,资阳市政府作为老赖好多年了,最高法来了,他们告诉我补充资料交到那里。”四川省资阳市某投资公司张辉告诉记者,公司与资阳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的行政案件胜诉后,被执行人资阳市国土资源局和政府虽上了法院失信名单,但一直迟迟执行不下去,拖了很久。
春节前张辉将执行资料拿到了第五巡回法庭,接待法官认真审核后又告知张辉,节后将补充材料一起上交法庭。
张辉在过年的年夜饭桌上,端起酒杯郑重地和家人说“敬最高法院”,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