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全国涉众型经济犯罪立案数下降8.9%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对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犯罪专项整治,依法查处“e租宝”“泛亚”等一大批重大案件。据统计,2016年,针对全国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立案数、涉案金额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8.9%、7.3%。
2016年4月,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公安机关与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工商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全面排查整治,对风险显现、人员潜逃、资金转移的恶性案件予以严厉打击。截至2016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共排查发现相关风险线索逾千条,查处相关案件500余起。
去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新型网络传销专项工作。针对传销犯罪尤其是以“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网络商城”“旅游互助”等为幌子的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公安机关坚持打源头、捣网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地破获了“克拉币”“霹克币”等近20起个案涉案金额过亿元的“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河北、福建、安徽、贵州等地破获了“心未来”“福建沃客”“云梦生活”等重大“网络商城”犯罪案件。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万余起,为群众挽回了一大批经济损失。2016年立案数、涉案金额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8.9%、7.3%,初步扭转了此类案件高发的势头。
此外,在总结实战经验做法的基础上,2016年11月,公安部党委审议通过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方案。按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条块结合、全警参与的原则,河南、重庆、四川等12个省份深入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为方便群众及时登记信息反映诉求,提升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效率,2016年2月,公安部组织建设的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正式开通。该平台具有发布公告、投资人信息登记、审核结果查询等功能,并首先应用于“e租宝”“泛亚”案件登记工作,数十万名投资人进行了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