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委员呼吁打造戏剧人才培养“生态链”

  “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在浙江”,作为传统戏剧大省,浙江对于戏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从未懈怠,如何让浙江省戏剧艺术在新时期实现“质”的飞跃?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表示,戏剧表演人才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打造戏剧人才培养的“生态链”是关键。

  2005年起,随着《关于开展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青年戏曲人才培养项目的推进,浙江省京剧团“五朵金花”、小百花艺术团的“新生代”、杭州越剧团“五朵梅花”、浙婺表演新梯队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出现在浙江戏剧表演的舞台上。不过,翁国生也注意到,当前,人才培养的重心过多侧重于青年演员的挖掘和培养,对中生代艺术家以及老艺术家的扶持工作不够重视。

  “梅兰芳、盖叫天,不少戏剧艺术家都在中年之后才真正迎来艺术表演的高峰。”翁国生表示,“当前浙江戏曲艺术发展已到达‘高原’,而拔尖的中生代艺术家、老艺术家前辈与拔尖剧目的结合,更是冲击戏剧艺术巅峰的关键点。”

  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赵志刚对此感同身受。他表示,对于戏剧而言,领军人物打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剧种的兴衰。以温州瓯剧为例,没有名家孙来来、方汝将的引领,瓯剧的发展岌岌可危。而领军人物的出现和延续,需要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共同参与。

  “留住人才是重中之重。”赵志刚提出,一方面政府应充分给予青年演员以展示机会,以及联手名家到观众中、到市场中“摸爬混打”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对于艺术上步入成熟的中生代艺术家,也应为其匹配更优秀的剧目,为他们提供更高平台,同时给予他们发挥和创作的自由度,使其有机会将艺术发挥到极致。

  翁国生认为,对于步入高龄的老艺术家们,应该运用科技手段将其最精粹的舞台表演记录下来以传承。翁国生指出,当前不少戏剧表演的记录工作完全依靠在摄影棚中“摆拍”进行。“戏剧艺术只有在舞台上才是鲜活的。”他说,“表演艺术家在台上的极致发挥,台上台下一同达到的共鸣才是舞台表演最动人之处。”

  “人才的培养上,三步骤应该并轨而行,每一点上都有抓手,人才分配实现均衡,梯队建设衔接流畅,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生态链,整体实现良性运转。”翁国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