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建柱:让入额法官检察官真正实现谁办案谁负责
本报讯(记者汤瑜) 开弓没有回头箭,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关于司法责任制改革各项政策已基本到位,关键要抓好贯彻执行,防止变味走样。
过去的一年,改革体制机制、调整利益格局,司法责任制改革,让法官检察官多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责任心明显增强,司法队伍活力不断迸发;员额制改革,让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职,实现了法官检察官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高了疑难复杂案件的证据标准,形成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制度屏障。
孟建柱强调,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掌握员额比例,确保员额分配向基层倾斜、向案多地方倾斜,纠正核定比例就高不就低、案多案少一个样等问题。严格入额条件和程序,突出办案能力和业绩考核,让办案数量多、质量高、效果好的人入额,让入额的人多办案、办好案。
同时,员额制已落实的单位,要尽快兑现职业保障政策。完善与办案数量、质量、效果直接挂钩的绩效奖金分配办法,激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后,要坚持地方党委及政法委对法院检察院思想、政治领导不动摇。
两年多来,司法责任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也逐步显现。2016年,吉林全省检察院侦查、批捕、公诉、民行、控执办案时限分别缩短26%、14.5%、21.3%、17%和23%,全省涉检信访同比下降30.8%,立案监督、刑事抗诉、民行抗诉同比分别上升148.3%、158.7%、64.6%。海南等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30%左右。
最高法院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部署以来,执行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收案数上升24%,结案数上升34%。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授权在北京等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同时决定将速裁程序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继续开展试点,为完善刑事诉讼立法,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上,针对完善配套措施问题,孟建柱指出,对入额法官检察官,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切实保障他们在办案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谁办案谁负责。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担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的,要建立员额退出机制,以激发活力。不办案而入额的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退出员额。在助理和法官检察官间建立衔接机制,拓宽助理职业发展空间。
此外,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许多举措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016年,公安机关结合贯彻公安改革“1+3”意见方案,推出了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异地挂失补办身份证、跨省缴纳交通违法罚款、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等一大批便民利民的改革措施,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