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适应平安建设新常态 打造“升级版”平安公明
治安警情连续多年下降,组建网格巡查队伍和综合整治队伍,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协调法律顾问、社区“两委”互相协作,把社区法治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持续上升……这些成效是公明办事处近年来法治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新公明办事处成立以来,“平安公明”“和谐公明”“法制公明”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平安建设的起航之年。在公明、光明办事处拆分之后,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在已有的平安建设成果基础上,坚持巩固与创新并举,以“法治公明”为核心,以“大平安、大综治、大和谐”为创建目标,更加注重理念创新,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更加注重推进依法治理,运用信息化手段,从理念升级、制度升级、平台升级、服务升级四个维度,打造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富实效的“升级版”平安公明,努力使公明成为新区乃至全市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摘取平安建设领域的更高荣誉奠定坚实基础。
治安警情连续多年下降,组建网格巡查队伍和综合整治队伍,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协调法律顾问、社区“两委”互相协作,把社区法治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持续上升……这些成效是公明办事处近年来法制工作所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新公明办事处成立以来,一直打造“平安公明”“和谐公明”“法制公明”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6年12月底,办事处共接报110刑事警情758起,同比下降37%;“两抢”警情19起,同比下降65%;“两盗”警情183起,同比下降34%;黄赌毒警情2起,整体下降80%;诈骗警情700起,同比下降29%。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主要治安警情连续多年下降,办事处辖内治安持续向好。
与时俱进 推动理念升级
公明办事处改变原来的做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科学研判形势,转变思路理念,以理念升级带动“平安公明”建设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在“升级版”平安公明的建设过程中,办事处与时俱进,以实施“和谐公明”为载体,全面把治安综合治理、司法普法、信访维稳、法治公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完成、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公明“大平安”理念,用“大平安”理念来统筹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公共安全等工作,构建更趋完善的“大平安”工作格局,延伸平安建设的工作触角,全方位、多层次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城市安全运行、人民安居乐业。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公明政法办以敏感节点为工作重点,在全国“两会”期间对重点信访人员进行有效稳控,落实盯防和劝返措施,确保了公明社会稳定。据统计,政法办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610余宗,办结率为96%。妥善处理了原公明办事处合水口某工业区城市更新项目土地纠纷等事件,办事处辖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在“升级版”平安公明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加快推进“平安公明”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构建了权责清晰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提高水治理法治化水平。2016年,公明政法办加大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的力度,用法治的途径协助社区处理事关社会稳定和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成功调处了陈某上访事件、李松蓢社区某公司欠薪事件、李松蓢社区某公司员工触电死亡赔偿事件等热点难点问题。在抓好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协调法律顾问、社区“两委”互相协作,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到社区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群众监督等日常公共事务中,把社区法治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
在办事处分设以后,公明政法办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又承接了交通预联工作。公明政法办第一时间整合人员队伍,协调配合交警、交通部门工作,治理交通拥堵,整治道路安全。协助办事处制定惠及民生28项道路整治工作;联合交警、派出所等单位对公明综合市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把“禁摩限电”一抓到底。还协同公明交警中队先后开展了酒后驾驶、非法营运整治、货车整治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截至2016年12月底,共协助公明交警中队共查获二轮摩托车375台,三轮摩托车92台,电动车4520台,电动三轮车52台,“铁笼”三轮车163余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6987宗、重点违法428宗、扣机动车360辆,货车超载11879台、醉酒98宗、酒后150宗、违章停车23985宗、其他违法31457宗,拘留200余人,有效打击了非法营运的嚣张气焰,打造良好交通秩序。
平安是福,公明办事处为群众着想,一直努力为群众打造“平安公明”。在“升级版”平安公明建设中,办事处在积极倡导社会共治理念的同时,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在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上下功夫、出实招,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向“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形式转变,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业务培训,不断深化群防群治队伍的在平安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全警上路大巡防”活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复杂地段的治安巡逻,强化巡防强度和密度,使“打防管控”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两抢两盗”案件明显减少。按照新区要求,提前完成公明办事处管控指挥分中心的建设,组建综合网格巡查队伍和综合整治队伍,组建专业网格巡查队伍和专业综合整治队伍,配齐人员装备,真正做到“把事关起来,把心沉下去”。
同时,办事处还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升级版”平安光明。在公明办事处,每一个人都是微信宣传员,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做“信息时代的新综治人”已经成为政法办员工的一种工作习惯。在“光明综治”微信群,上到新区政法领导、下至村社区综治队员的各级平安建设工作者都囊括其中,实现信息交流、工作督办反馈、舆情引导指令发布零时差、零距离。
抓住核心 推动机制升级
制定科学的体制机制并有效执行是“升级版”平安公明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今年以来,办事处在平安公明建设中创新责任落实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包案制。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层层签订《综治目标责任书》、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实绩档案、领导下访包案等制度,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意识。
截至目前,办事处落实领导包案案件14宗,已结案7宗,强力推进案件办理进度,心系群众,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政法办自创“条块结合”的信访维稳工作方法:“条”就是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从分片包户角度,把辖区重点信访隐患,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块”就是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周对辖区内的所有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逐一建立滚动台账,并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报街道备案,
在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中,按照“应评尽评”原则逐一落实评估责任,对重大项目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效防控和应对社会稳定风险。
夯实基础 推动平台升级
基层基础是平安建设的根本保障,办事处夯实基层基础防范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为进一步夯实社区技防建设基础,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治安防控中“一点布控、全网响应”的重要作用,公明办事处由政法办牵头,在上村、下村、李松蓢3个社区的治安重点区域安装二类、三类电子探头,实现社区视频信息化系统全覆盖。
为杜绝原有视频监控系统易损坏、难保养等问题,我办事处创新工作方法,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在公明上村、下村、李松蓢3个社区安装了社区视频信息化系统,共安装监控探头192个,LED警示点69个,已全部通过第三方验收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了“视频系统、广播系统、寻根系统、LED警示系统、机房指挥系统”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LED警示点设置有双向通话语音功能,可以直接对接社区机房,做到警情一键传达。视频探头覆盖治安重点区域,1080P高清监控图像能为公安提供第一手监控资料,运作以来已调阅监控资料60余次,效果明显。
2017年,办事处还将加大投入,实现对各社区治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在西田、公明社区全面安装监控系统,并对上村、下村、李松蓢3个社区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覆盖面积,共计划新增监控点500个,全力推动公明地区视频建设的新发展,为治安防控工作服务。
针对公明中心区人流密集、人员成分复杂、车流量大的实际,办事处延续去年公安城管联合“严管区”的做法,联合派出所、交警、交通部门、综合执法、民兵应急和社区治保会的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升中心区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压缩各类警情。
除此之外,继续开展无邪教社区巩固提升活动,选取李松蓢作为无邪教创建试点示范区,扎实抓好防邪日常和集中宣传工作。多次开展大型防邪反邪宣传活动,全方位拓展情报信息收集渠道,认真排查参与各种邪教组织的人员,从苗头上有效遏制各种邪教活动滋生,顺利实现 “三零”指标及新“三无”目标。
立足实效 推动服务升级
平安建设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是否明显提升,群众从平安公明建设中的获得感是否更加强烈,是衡量“升级版”平安公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
开展“送法进社区”订餐服务,做好参谋助手。主动为公明社区22项重大经济往来、法律事务尤其是法律援助等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协助社区处理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的各种涉法热点、难点问题,如:查处“六小场所”、安全生产检查等,不断提高社区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还共投入190万元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将一整栋四层楼宇共800平方米作为工作站使用,并设立禁毒宣传展厅、尿检室及办公室等相关设施。目前公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建设,为吸毒人员的戒毒和康复创造更好的康复治疗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新区购买广东启通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援助的平台,为社区居民、劳务工等提供法律援助并推进援助和宣传的影响力,此举不仅为居民、劳务工节省了维权成本,还为维护辖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明办事处“升级版”平安建设还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平安建设领域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截止2016年12月下旬,共为社区居民、劳务工等提供法律援助66宗,受援人数122人,为企业和个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240多万元,受理法律援助咨询766人次,接受电话咨询848次,来信咨询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