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刑事技术战线的“定海神针”

——记黑龙江省青冈县公安局技术大队副主任科员姚清辉

    刑事技术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专业技术工作,它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性业务。一切案件的查处,必须建立在现场和证据之上,而要获得证据必须要经过一系列详细、全面、客观的现场勘验工作。

 

 

  

  在黑龙江省青冈县公安局,56岁的姚清辉是不可多得的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人才。

  他能够客观、准确地勘查、分析、研究每一个犯罪现场,检验鉴定每一个犯罪物证。在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中,他细致勘验,获取证据,为侦查提供线索。

  30余年来,姚清辉共出席各类案件现场5000多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000多起,一般案件1000多起,物证鉴定1500余件,直接技术破案154起,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痕迹技术检验的关键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姚清辉利用技术手段破获多起重特大刑事案件,没有收到过一次群众的投诉,没有办过一次错案、假案、冤案。

  姚清辉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得到了青冈县公安局全体同志的认可。

  今年127日,在青冈县公安局,姚清辉及多位与他有过接触、业务上有过交叉的民警集体接受了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采访。

靠实力征服全局

  1981年,姚清辉毕业于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工作期间,两次到中国刑警学院进修痕迹检验专业。到今年,他已在青冈县公安局从事刑侦和技术工作达36年之久。

  据了解,刑事技术工作主要是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技术支撑。它包含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文书检验、指纹鉴定以及法医学检验等多个专业,按常规在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工作应该一人一个专业,但通过30余年的沉淀,这种情况在姚清辉这有了例外。

  “他工作经验特别丰富,集几个专业于一身。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法医检验等都掌握,业务能力非常强。我认为他的实践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他掌握的理论。”青冈县公安局党办主任郑艳萍曾和姚清辉一起工作过10多年。她认为姚清辉无论是侦查还是技术都很全面,在市里很有名气。而且他本人在工作中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未有抱怨,组织性、纪律性包括思想觉悟都超出一般人。

  “虽然姚大队退长还员了,但他这个大队长的职务在我心目中从来没有改变过。”青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钱凤军说。

  钱凤军说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从事19年刑警工作的钱凤军,和姚清辉打交道时间最长。在钱凤军担任大队长的4年间,青冈县共发生30起命案。而每一起命案的侦破包括现场勘查、物证提取、痕迹检验等方方面面,姚清辉及所在的技术大队都给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一次的破案都验证了姚清辉所做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用痕检拨开迷雾

  2008年,青冈县某乡的玉米地发生一起命案。死者是一名女性,其大腿、胳膊被砍,现场惨烈,引发村民恐慌。当地不少人认为是他杀。

  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姚清辉通过对整个玉米地的勘查,血液喷溅的方向和高度、嘴唇上的咬痕,以及身上不少的试探伤作出科学的判断认定是自杀。这一结论在尸检后得到验证。后警方经过走访得知,死者自杀原因是感情问题。案件的告破阻止了恐慌的蔓延,小村庄重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2014年正月十四这一天,青冈县德胜乡发生一起命案。

  德胜乡50多岁的村民葛某是一个鳏夫,他孤身一人在外甥家居住。一次葛某在和外甥喝酒时,获悉其外甥怀疑妻子与本村一戴姓村民有染。

  因感念外甥待自己不薄,在正月十三的晚上,葛某拿着一把板斧将该戴姓村民砍倒在地后逃跑。戴姓村民的六七名亲属随后追赶并多次踢踹葛某,将其扭送至派出所。在派出所,葛某表达清晰,说得也很明白。

  案发后,姚清辉去现场勘查,向受伤的戴姓村民取证。

  然而在将葛某由派出所转送县公安局办案中心的途中,车上的葛某突然呼吸急促,被拉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后抢救无效死亡。行凶者变成了死者,葛某家属因而怀疑葛某的死亡与派出所不无关系。

  在这起案件中,姚清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果断决策,把事实还原,把死亡真相还原。

  当天夜里,警方抓获了所有参与追赶葛某的8名行为人,为他们一一做了笔录,并告诉他们葛某死亡的消息。

  警方向葛某家属出示的证据包括:葛某被抓后的谈话录音证据,通过手机调出的行车轨迹证明车辆是直接来到了医院。对此,葛某家属还是质疑。

  葛某死亡原因非常关键。尸检时,在双方家属见证下,参与认定死亡原因的姚清辉把工作做到最细,尸检持续了一整天时间。最后姚清辉确定葛某死亡原因是受到多处外力作用导致身体肌细胞软组织坏死,机能丧失衰竭死亡。

  家属依旧不服,上访到市检、省高检,一路下来葛某死亡仍然是相同的鉴定结论。“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有姚大队在,有科学事实在。”青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钱凤军表示。

  “公正,我们刑事技术鉴定人员在这方面是最坚定的。尊重事实,科学确定死亡原因。”谈到参与该案的体会,姚清辉说。

破案是最好的检验

  2013年,在青冈县曾发生一起死者自己把自己轧死的罕见案件。“很诡异!”青冈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长李小兵看后有点发蒙:如果是单方肇事,车应该撞树上,或者撞墙上;如果是两车相撞,怎么会被自己的车轧死。蹊跷之余,他赶紧给姚清辉打去电话请求技术支援。

  “现场很复杂,每一起案件都不能先入为主。”在根据车行轨迹和对现场遗留近100多米的轮胎散落物仔细勘查后,姚清辉最终确定事故性质。是由于雨天路面窄又滑,司机误踩油门发生事故。人被惯性甩出来后,又被颠起的车轧死。这起案件最后被青冈县人民法院认定为车内人转为第三者的第一起赔付交强险的案例。

  “痕迹检验对交警大队事故处理这方面帮助特别大,有了该案的基础,我们后来又处理了一起类似的案件。”李小兵说。

  20153月下旬,青冈县建设、德胜等共12个乡镇接连发生多起盗窃种子化肥案,被盗村民家中农资多被全部盗走。上述乡镇总共发生47起盗窃案,涉嫌金额30多万元。

  “姚清辉是我们刑警大队的定海神针,不能轻易使用。”刚发生第一起盗窃案时,钱凤军以为是简单的案子,就不想麻烦姚清辉。接连又发生两起时,钱凤军有点儿坐不住了,他请来了姚清辉。

  在三个案发现场,姚清辉发现了盗窃嫌犯所使用交通工具留下来的痕迹以及足印。他分别提取了车的压痕,通过反复比对,姚清辉判断车辆是吉普车。根据现场痕迹,姚清辉判断是三人作案。

  钱凤军调取了涉事乡镇的各个公路卡口的监控,在寻找影像、视频、作案轨迹后,认定其中一辆吉普车有作案嫌疑。

  警方最终利用技术手段抓获了两名嫌犯。然而姚清辉判断是三人作案,钱凤军说还有一个人,不能让他漏网,必须把他抓获。果不其然,警方又抓获了第三人。

  最终,青冈县系列盗窃种子化肥案全部告破,仅起获的赃物就有满满一车库。

  在这起案件中,姚清辉为警方提供了准确的作案人数以及作案车型,成为破案的关键。

用情怀为民服务

  在青冈县公安局工作期间,姚清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技术部门枯燥、乏味、清贫、责任重大,但姚清辉却做得劲头十足,更把这项工作做到极致。

  2001年、2003年他因破获案件,荣立绥化市公安局三等功各一次,2005年被青冈县评为县劳动模范,2007年被绥化市委组织部授予优秀人才称号,2014年被绥化市公安局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记功、嘉奖。

  看到姚清辉的人很难想象,如今仍在岗位上忘我工作的他还是一名癌症病人。

  2013年,姚清辉被查出了甲状腺癌。在住院期间,他时常接到与他商量案情的电话。手术后不到1个月,由于工作繁忙,姚清辉又投入了工作。2014年姚清辉复检发现淋巴转移,再次手术,目前他已经放疗了4次。

  基于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期间,除了手术住院及检查身体,姚清辉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20168月,按照当地组织部门的规定,56岁的姚清辉从技术大队大队长的岗位上下来,退长还员。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姚清辉是有足够理由可以在家休息的。然而他的岗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曾一度考虑过,如果姚清辉回家了也要把他高薪聘回来。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姚清辉却主动提出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上。”青冈县公安局政委薛云波说。

  对此,姚清辉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是这样考虑的:“必须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多年培养。现在距离退休还有4年时间,这几年一方面要为打击犯罪出力,另一方面刑事技术部门后备力量不足,我要把我的知识和技术传给弟兄们,为县局刑事技术培养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