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普法情

——记安徽省宣城市宝城社区党委书记、普法志愿者赵玉莲

 

  

  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鳌峰街道宝城社区,有这样一位普法志愿者——她长期扎根基层,利用独有资源和优势,义务开展法制宣传。从“五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她不辞辛劳,奔走不息,用心血与汗水换来了社区邻里守望、和谐相处的民风。她就是宝城社区党委书记、普法志愿者赵玉莲。

  她所在的社区,连续11年无重大刑事案件,连续5年无重新犯罪,10多名失足青年迷途知返。社区荣膺全国家长学校、全国和谐社区、全省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妇女之家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省级文明社区等数十项殊荣。她本人也捧回了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省级“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全区道德模范等10多枚奖牌。

扛起一种责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社区必须做到依法治社。”赵玉莲意识到,深化社区普法工作对于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她看来,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政府和社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社区党委书记、社居委主任、妇联主任……在宝城社区,赵玉莲身兼数职,深感肩负重任重大。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她多次深入各居民小区调研,了解居民工作生活状况和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她挑选精干力量,调整充实了由自己任组长的社区普法工作领导组。结合社区实际,她亲手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活动计划,完善了普法工作相关制度。她创新思路,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开辟青少年普法活动园地,建立市民普法教育活动中心,设立普法图书室,并在社区43个小区中设立了普法宣传专栏。高度的普法责任意思和主动行为,让社区普法活动无处不在,普法氛围广泛浓厚。

  在她的带领下,宝城社区普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类治安、民事、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近年来,前往该社区检查指导普法工作的各级领导,均对该社区卓有成效的普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搭建一座平台

  在普法工作中,赵玉莲结合社情,创新载体,架构平台,搭建舞台。如今,该社区的普法工作已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大平台,备受好评的惠民大舞台。

  在宝城社区,有一批戏曲“发烧友”,经常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因唱戏扰民而引发不满。在一次走访中,赵玉莲了解到这一情况。由这些戏曲“发烧友”,她想到了社区丰富的“银色人才”资源。在她看来,这些老同志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好,是一个宝贵的普法人才库。在社区两委会上,她依据综合调查分析,提议把这些老同志纳入“银色普法人才库”,让这些“银色人才”在“六五”普法活动中发光发热。根据她的思路,社区通过整合培训,组建由热爱戏曲的老同志组成的戏曲普法宣传队,搭建起戏曲“发烧友”学习交流的平台——戏曲活动室,把发生在居民身边的法制案例进行改编,以曲艺说唱等形式进行传唱,让法制声音传遍社区。从此,老人们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社区也多了一个传唱法制声音的渠道,“发烧友”们再也不用担心吵着邻居了。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居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赵玉莲创新思维,在普法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她持续不断的努力下,一组有影、有声、有形的普法平台成为集中普法的新阵地。“妇女之家”利用社区百米宣传墙,打造“妇女之家笑脸墙”,展示社区优秀妇女代表。“家长学校”定期邀请法律人士走进社区,为家长、青少年举办专场普法活动。社区还成立“市民学校”,为单亲、留守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以及心理疏导,开展“成人成才,德育为先”、“崇尚科学,做合格接班人”等多项活动。

  社区还借助警民恳谈会、社区文化广场、电子大屏幕、文化长廊、道德讲堂、征集家风家训、送法进社区以及身边好人、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载体,不断拓展普法新平台,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解决社区服务居民法律需求的“最后一公里”。2011年以来,共邀请“联点共建”单位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25次。联合商之都、吴良材眼镜店等辖区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5次。目前,社区已形成一张不断辐射的普法网络。

写好一篇文章

  普法是一篇文章,怎样写好社区普法这篇文章,赵玉莲深知其难度所在。

  “要想干好普法工作,首先就得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作为社区的“一把手”,她坚持勤奋学习,从未中断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她家里,堆满了厚厚的法律法规读本。作为“小巷总理”,她的“官衔”并不大,但她每天的工作量却不小。尽管如此,她每天晚上都要挤时间自学。遇到不懂、难懂的问题,她就用笔记本记下来,找机会向有关专家请教。同时,她坚持走访居民家庭,做到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针对走访调查掌握的情况,她注重有的放矢,组织开展精准实用的普法工作,不断满足居民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她还带着问题去走访,实地“把脉问诊”,现场解疑释惑。迄今为止,她已记了数十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这是她抓普法工作的一大亮点。她坚持把普法工作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把调解的过程变为居民学法的过程。在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中,有十几户居民因房屋拆迁和财产分割产生矛盾。她深入走访调查,从不同角度介入,搜寻打开矛盾之锁的钥匙。她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讲法律法规,架起了与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最终成功化解矛盾。近几年来,赵玉莲通过“普法调解”两结合方式,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起,调解成功率达100%。仅“六五”普法期间,她就调解各类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送法上门”是她创新的普法形式,也是她一直坚持的普法形式。在她看来,广场普法远不如送法上门,单纯散发法律宣传资料远不如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普法模式的创新,也激发了居民主动学法的热情。每一项新法新规新政出台之际,她都会带上相关资料,第一时间走进居民家中,以居民听得懂的话语、信得过的方式“送法上门”。在普法宣传中,赵玉莲还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幸福莫过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赵玉莲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多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普法一线。用她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普法志愿者,能为普法宣传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居民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帮居民多解决些实际问题,这是我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