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发:心中装着当事人的执行员
初识王坤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王坤发是一个说得少做得多的人,这里有一组数字足可证明:2014年度,他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61件,执结51件,结案率83%;2015年度,他受理各类执行案件84件,结案72件,结案率90%;今年以来,他受理了各类执行案件56件,结案48件,结案率85%。
不言弃 不放弃
今年55岁的王坤发,是河北省沧县人民法院一名老法官,在执行二庭担任执行员。提起王坤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庆亭说:“干工作,他从来不等不靠,更不用领导交代。他办案最多,结案率最高。他心里时刻装着案子,装着当事人。”
两年前,某村村民贾济某因经营养鸡场向同村同族村民贾汝某借款5万元,由贾瑞某作担保人。到期后,贾济某无力偿还,再次出具借条,并言明以物抵押,贾瑞某再次签字担保。2014年10月,贾汝某以借款人贾济某的养鸡场倒闭,无力还款为由诉至沧县法院。法院经审理判令贾济某偿还贾汝某借款5万元及利息,担保人贾瑞某承担连带责任。判决生效后,贾济某并未履行。贾汝某于今年5月4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王坤发受理案件后,立即将被执行人的有关信息进行了司法查控,但并未发现可执行财产。此时,被执行人因债务累累,已离家出走,家中只有妻子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勉强度日。而担保人贾瑞某以务农为生,生活也不宽裕。年岁已高的申请人眼看借款就要落空,竟一连几日卧床不起。面对此情此景,王坤发一边分析案情,一边走访有关人员,得知贾济某有一个弟弟家境不错,且兄弟感情深厚。王坤发马上与同事开车来到该村,动员村干部一起做贾济某弟弟的工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之法律的权威终于打动了弟弟。随后,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又促使申请人主动做出了让步,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不言愁 不退却
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头戏,执行难更是法院难解的课题。但常年行走在执行路上的王坤发却从不言愁,从不退却。为执结一起案件,他经常在凌晨4点便带人前往被执行人住所地,依法传唤被执行人。而对于双方矛盾比较突出案件,如排除妨碍的案件,王坤发往往要跑许多趟,付出的心血无法计算。
原告张某在沧县某村有处住房,出入通行一直走被告赵某与村民尚某两家之间的通道。2014年12月,被告赵某在该通道上堆放了沙石等杂物,阻碍了原告的通行。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效后张某将赵某告上法庭。
今年3月,沧县法院经审理做出判决,责令被告排除妨碍,恢复道路通行。判决生效后,被告拒不履行,张某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王坤发接手案件后,正值盛夏时节,他顶着烈日,先后数次来到赵家,和赵某讲法律,明事理。“你这样做,不叫人家通行,换了你家你会怎么想?都是老邻居,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事闹心,心里就不别扭吗?再说,你们两家大人这样,叫孩子们怎们想,往后怎么处?”实实在在的话让赵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同意清理路障。王坤发和其他执行人员立即召集村民一起动手清理障碍。经过一个下午的劳作,影响张家多日的路面终于通了,从此,张、赵两家的“心路”也通了。
不压案 不超限
法律的审判有温度,而判决的执行同样有温度。在多年的执行路程中,王坤发始终在用自己的一颗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当事人,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在执行申请人孙某与被申请人冯某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申请人孙某带着年幼的孩子来法院闹访,王坤发不急不恼,耐心细致地安抚母子俩。一连数天,中午他都掏钱给母子买饭吃,下午买车票亲自将母子送上回家的汽车。与此同时,他想方设法加大力度执行,经过不懈努力,摄于法律威力的被执行人终于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一次性给付33000元。
“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问心无愧!”这就是王坤发,一个常年奔波在执行路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好事、做好事,一个所承办的案件无一信访、上访案件,无一起超执限案件的执行员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