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贸易战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WTO诉讼中历尽坎坷艰辛,也曾尝到WTO诉讼战败的苦果。如今面对来自国外的贸易诉讼威胁,中国WTO法律人也学会了拿起WTO法律武器进行自卫反击。

 

  北京时间119日中午,举世瞩目的美国大选落下了帷幕,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成功问鼎白宫宝座。

  然而这位在中国网络人气正高的下任美国总统,对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政策似乎并不那么友好。

  3个月前,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集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他将在入主白宫后带领美国贸易代表在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起诉中国。此前,他也曾多次声称希望美国退出“灾难般的WTO”,并且提议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无论是为了挽回此前不久美国在WTO争端中败诉的面子,还是为了博得美国选民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认同,这位饱受非议的新任美国总统似乎将重新调整中美贸易关系的天平。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11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美两个大国作为WTO框架下的两个重要成员,已经有一些现成的、成熟的框架模式去处理这些问题。我相信中美作为两个成熟的大国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

  多年来,中国在WTO诉讼中历尽坎坷艰辛,也曾尝到WTO诉讼战败的苦果。

  而如今,面对来自国外的贸易诉讼威胁,中国也可以拿起WTO法律武器进行自卫反击,甚至夺取胜利了。

用法律打赢贸易战

  201611月,WTO上诉机构专家组认定: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分别税率(歧视性地拒绝给予中国出口企业分别税率)、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针对特定类型产品倾销认定和倾销幅度计算)等违背WTO规则,裁定美方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了WTO法。

  这个裁定,中国苦苦等待了近三年。

  2013123日,中国就“美国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提出了磋商请求,中国方面将该磋商请求通知了WTO秘书处。

  在上诉的同期,“原材料案”与“稀土案”的接连失利,让整个中国WTO法律界都产生了迷惘。对于如何在WTO上诉机构进行应诉,专家、律师和中国政府都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WTO代理律师王雪华谈到:“能从之前这两场‘必败’的上诉中汲取到应对WTO诉讼纠纷的经验,并且推动应诉战略战术改进才是目的。”

  三年来,中国的WTO诉讼团队和中国驻WTO代表团无数次为这个案件奔波忙碌,最终换来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自我保护的又一次胜利。

  擅长打国际贸易官司的律师张毅表示:“从WTO的法律程序来说,对于专家组的裁决美国还有上诉的机会,但是对于单一税率问题,由于上诉机构此前已经做出过类似裁决,因此美国在上诉程序中几乎没有翻案的机会了。”

  从商务部公开该案的情况来看,该胜诉案件涉及13个反倾销原审案件、25个反倾销的复审案件,累计涉及金额高达84亿美元。在WTO专家组的裁决生效后,这些案件都将得到“翻案”。

  “不仅如此,该案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美国必须修改相关政策和立法,今后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将不能再进行分别税率审查,歧视性的拒绝给予中国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应诉企业分别优惠税率资格。”张毅表示。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朱榄叶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WTO贸易诉讼中,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像刚刚入世的时候那样被动挨打了,而是学着拿起WTO的法律武器来进行自卫、反击了。

  2010年最后裁定的“美国诉中国白羽肉鸡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争端案”中,中国作为被告方通过整合证据、研究WTO规则进行应诉,最终得到了胜利。

  她谈到,尽管美国对该案件裁定一直存有异议并在WTO提起磋商,但并没有影响我国贸易权益与保护的执行,自2010926日起,商务部就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今年同期,商务部决定继续将这个反倾销税延续5年。

  2011715日,WTO上诉机构就“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下达裁定,中国在紧固件案主要诉讼点上,无论在专家组阶段还是上诉阶段都取得了胜诉。

  经过了为期5年的磋商和协调,201622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根据WTO争端解决机构的相关裁决,决定自公告发布次日起正式取消对原产于中国钢铁紧固件的反倾销措施,同时取消对自马来西亚转口紧固件的反规避措施。

  至此,中国在WTO诉欧盟紧固件案获得全胜,这也是中国入世以来第一次取得WTO争端的全面胜利。

中国外贸改变了世界

  200112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不断扩大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据WTO201611月发布的《2015年全球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13.8%,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占全球10.06%,居全球第三位;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全球的6%10%,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位居全球第三。

  2016119日,“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顾问委员会年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来,中国取得的快速发展变化已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戴维·夏克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不仅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实现自身脱贫,同时影响了世界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

  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文华所说:“中国加入WTO的这15年,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在事实上重塑了世界。”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入世15年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中国经济的‘三维深化’,分别是: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这三方面相互关联、深层互动。”

  在外汇储备方面,中国早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以接近4万亿美元的金额雄踞世界榜首。这些重要数据清楚表明中国不仅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流,而且已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开放促改革”或“以外促内”是中国近3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而入世则成为过去15年来中国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推进器。

  15年来,中国一直认真履行相关承诺,逐年降低关税水平,截至2010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已经提前全部履行完毕。

  单文华谈到,入世15年来,中国建立起了符合世贸规则和入世承诺的国内涉外经贸法律体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涉及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国际贸易争端的法治化解决。

  中国是当前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参加者。在缔约方面,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目前,中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大洋洲和拉美国家。

  夏克强调,中国现在不仅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已经是世贸组织的核心成员,他期待中国在世贸组织未来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总结中国入世15周年时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三点深刻影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拉动明显、中国的高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多极化与转型升级、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从遵守多边规则到积极参与制订规则,推动和维护了世贸组织所建立的国际法治。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受承认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中一直是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

  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成员张玉卿被誉为“中国首席WTO法律专家”,他在分析了中国在WTO贸易诉讼案件后指出:截止到2015年,中国入世后作为第三方参与WTO的争端解决有113件案件,作为当事方参与的案件共计44起,其中作为起诉方12起,作为被诉方32起。

  朱榄叶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尽管涉及中国的案例数量和比例总体上略低于WTO的平均值,但随着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规模和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都日益复杂。

  她指出:“每一起WTO涉华案件争端解决报告的裁决结果与分析,都提醒着从事国际贸易的律师和学者,纠纷解决并非纸上谈兵的易事。”

  张玉卿认为,目前中国被诉案件远远高于起诉案件的情况说明了我国在WTO贸易诉讼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多以中国措施不符WTO协定的规定或不符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承诺而告终。

  他建议,面对世界区域经济贸易壁垒的复苏态势,中国应该拿起WTO法律武器主动出击,寻求在WTO法律框架内的合法权益保护。

  除了主动出击寻求WTO法律救济与反击以外,中国还在WTO的贸易和争诉中寻求着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

  据介绍,15年前在加入WTO时,因务实考虑各方面情况接受了若干特殊条款。《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陈述反倾销与反补贴特殊方法,并就反倾销特殊方法规定了15年截止期的“日落条款”。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一直顶着“替代国方法”的紧箍咒,在对外贸易、反倾销诉讼等问题上形成了一定影响。

  入世后不久,国内出现有关“日落条款”阐释讨论,流行观点认为条款到期后WTO成员国有义务自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11年国际法学界出现质疑“自动承认说”观点,在解读“日落条款”上引发持续争议。

  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任清律师谈到,无论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的文字,从WTO上诉机构的生效裁决,还是从各成员的共同意图,均可以得出结论,“替代国方法”仅能维持15年;此后,即使有成员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也须停止使用这一方法。

  然而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等原则的考虑,今年5月,欧洲法院通过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标志着相关争论进入官方表态的摊牌阶段。目前中国与欧盟等WTO贸易主体正在进行紧张的磋商。

  任清指出,即将到来的201612月,将考验美欧等WTO成员是否遵守条约义务的诚信,或许也将考验中国如何运用WTO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