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不能忽视公民责任

  近日,中国记协把“卧草”“我日”等一批网络不文明用语列入负面清单,倡议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有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自媒体“缺少把关”的特性,聚集社会戾气的网络低俗用语大量涌现,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此次中国记协明确列出网络不文明用语负面清单,体现了向“网俗”亮剑的决心和力度。
  随着网络越来越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汉语言文字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其中不乏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富有创意的词汇。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语言的河流中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此次,中国记协列网络低俗用语清单,倡议媒体不用不传播,可谓正当其时,值得肯定。
  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媒体的责任当然至关重要。因为新闻媒体和网站对网络语言的净化和发展,负有天然的义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不仅不应出现低俗网语,更应在语言使用上积极发挥规范和引领作用,做良好语言环境的守护者。
  但同时,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也不能忽视公民责任。自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一个麦克风。网络语言环境其实也是培育中国好网民的“第一粒扣子”,面对粗鄙语言的风行,做一个合格的网民首先从不低俗开始,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审美趣味,谨言慎学,完善自我,做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现代公民。否则,如果连不低俗都做不到,就不可能成为好网民。因此,从我做起,自觉用文明的标尺来规范自己的语言,网里网外都做文明人,这样才能真正告别不文明,自觉抵制低俗网络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