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载不动应试教育之愁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日前下发通知规定,11月10日到12月31日,北京将开展公办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检查。这次检查范围包括:公办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及校外教育机构;公办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及校外教育机构在职教师;存在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
有偿补课误导了孩子的学习观,加重了孩子课业负担与家长的经济负担,北京市教育部门发布禁补令,不仅要求学校校内不搞有偿补课,还禁止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有偿补课,并明确了教师和学校的违规责任。教育部门给学生减负的初衷美好,措施详细。但是,仅凭一纸通知,教育部门就能刹住补课歪风、落实禁补令吗?
其实,对于禁止补课的问题,不仅早有规定,教育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是三令五申,但是假日补课涛声依旧。
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是老师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当下,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心切,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一方面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另一方面会给孩子套上刻苦学习的紧箍咒,补课俨然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即便学校、老师不补课,他们仍会为孩子请家教,或者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
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今天,孤立谈禁止补课理想丰满,但是现实骨感。
在笔者看来,教育部门不仅要下达禁补令,而且要言而有信落实禁补令。教育部门明察暗访、认真受理举报,对违规学校、教师启动问责程序,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现实教育语境值得反思。如果政府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成绩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氛围被素质教育理念取代,有偿补课才会逐渐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