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力推进“8·31”“6·27”禁毒工程
本报讯(记者李锐忠 □符龙龙 林宇) “对已列为重点关注、通报警示和挂牌整治的县区,年底‘8·31’工程不达标的,一律不启动脱帽的检查验收程序。年底24个重点县市区中未完成任务的,省禁毒委将向所在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通报情况。”日前,在罗定市召开的广东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8·31”工程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进学校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广东省禁毒办明确提出以上工作目标。
今年是国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5年规划的开局之年,针对广东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广东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公安厅副厅长郭少波表示:“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在‘8·31’工程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各项问题还比较突出,抓好‘8·31’工程落实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罗定市以问题为导向,全力推动“宣传预防、加强打击、管控帮教”三驾马车,全面开展“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宣传两项基础工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毒情形势出现新的拐点。罗定市的毒情变化,正是广东全力推进“8·31”“6·27”禁毒工程的缩影。
推行“五大机制”
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在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中,罗定市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专人专职”“专款专用”“社会化服务”和“网格化巡防”五大工作机制:
推行“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市、镇、村三级相应成立由书记为组长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本辖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层层强化并传导书记的“第一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推行“专人专职”工作机制。目前全市21个镇街第一批专职干部23人,禁毒专职工作人员162人已在今年4月份全部到岗。
推行“专款专用”工作机制。2016年罗定市投入禁毒宣传、打击、举报奖励、社区戒毒专项经费预算2300万元,今年4月份市财政又追加预算外投入250万元给21个镇街,落实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分级建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的任务。全市21个镇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于7月份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推行“社会化服务”工作机制。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戒毒所专门招聘了3名专职社工,对吸毒人员在押、期满出所、出所后进行心理干预和出所前的帮教心理干预,提高了出所后管控的执行率。同时,实行“逢出必接”工作措施,期满出所(戒毒所、拘留所)戒毒人员,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所接送至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保证出所的执行率达到100%。
推行“网格化巡防”工作机制。在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罗定市网格巡防系统于今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对全市21个镇街的网格员分批进行系统业务工作培训,确保系统在9月底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涉毒人员、涉毒场所的动态管控。
打造“五个平台”
全力守住校园预防毒品阵地
在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进学校试点工作方面,罗定市全力打造日常监测、多元教育、多维互动、网络宣传和实践宣教五大平台。
打造日常监测平台。以不让毒品进校园为目标,通过教职工、家长、学生干部,对在校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涉毒情况摸排,最大限度摸清学生涉毒情况。同时与学生家长签订一份拒毒承诺书,争取家长对毒品预防教育的支持,不断完善建立青少年涉毒问题日常监测。
打造多元教育平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各学校针对各年龄阶层的学生,用图画、漫画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元化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同时全市已组建了以教职员工为核心、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校园禁毒志愿者队伍,各学校禁毒宣传专员(法制副校长)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
打造多维互动平台。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一篇教材、一篇学生日记感受、一篇家长愿望和一篇老师批注,联动学生、家长、学校3个维度互动。将预防毒品活动贯穿学期和假期,提高学生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学生、牵动一个家庭、带动一大群人的目的。
打造网络宣传平台。除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字、户外有势的传统宣传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放大宣传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在微信、论坛等开设网络教育平台并融入微电影、沙画等流行元素,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形成了禁毒宣传新媒体矩阵。
打造实践宣教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组织戒毒康复人员、优秀禁毒工作者进学校现身说法、以案说法,开展禁毒夏令营以及“禁毒志愿者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等禁毒社会实践活动,把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禁毒宣教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