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法学会探索社会服务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周頔) 从2012年开始,在北京市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法学会通过试点建设,逐步推进了“使用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工作模式,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为助力北京法制建设,探索法学会社会服务新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的社会组织服务,主要支持扩大和新增公共服务、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公益类项目,鼓励开展参与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项目。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打造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的“金字招牌”,推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北京市法学会按照“巩固、拓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巩固“五项工作机制”,拓展考核覆盖面,继2015年以来对购买服务项目开展综合考核以后,今年对购买管理岗位工作由听取聘用人员述职改为综合性考核。
依据规定,北京市法学会对2015年购买管理岗位聘用人员的工作情况、岗位经费使用情况逐一进行了考核评估,就工作开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这样的交流座谈为法学会所属的研究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交流、学习和反馈意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