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南丰县“和事佬”铸就基层维稳第一道屏障
本报讯(记者张勇 □徐隆林)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茅店村大窠新村自推行“和事厅、和事佬”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来,群众所涉及的土地、夫妻矛盾等“家务事”均被懂乡情、懂人情,人缘好的“和事佬”化解于无形,实现全村270余人10年无人到省、市、县上访,被外界誉为“和谐村庄”。“和事厅、和事佬”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由此迅速得以完善及在全县推广,铸成了南丰县基层维稳的第一道屏障。
据南丰县政法委书记余志明介绍,茅店村大窠新村位于城乡接合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土地纠纷等矛盾日益凸显,2006年8月,“和事厅议事、和事佬处事”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孕育而生。“和事厅”一般由一至三名“和事佬”组成,和事佬一般是村集体较有威望、邻里关系好、熟悉村情民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担任。
“返建用地分配涉及所有村民,且利益纠纷较大,是较难调解的矛盾纠纷之一。”据该县琴城镇主任科员余晓明介绍,2008年,因城市建设,县委、县政府征用了该村土地,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依据相关规定返还近9000平方米土地(返还比例为10%)用于村民自建房屋,该村62户村民平均可分配145余平方米。然而,由于每户村民被征用的土地面积不一,在分配时产生了较大纠纷。
“我被征用了3200余平方米的土地,按规定可返还320平方米,我想自己建房用于出租或者开店。”“我只被征用了400多平方米,希望平均分配且差价越低越好。”郑、刘两位村民分别代表返建用地多和少的两部分人,也是矛盾最为突出的两个群体。数月来,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认“按户口平均分配,不足面积补差价,面积多获补偿”的分配方式,并就补差价的单价进行多次商定。同时,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约定,以后的返还土地,也按户口平均分配,差价单价根据实际情况再由村民集体商定,以此解决部分村民的后顾之忧。经“和事佬”曾炳元等人的多番调解,最终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目前,该宗返建用地得以顺利分配,村民如期履付差价,待建好后召开会议进行“抓阄”即可确认房屋具体位置。
据了解,“和事佬”将矛盾化解于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目前,该县1300余个村小组均成立了“和事厅”,2400余名“和事佬”成为基层维稳的重要力量。
2013年10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实地考察大窠新村的“和事厅”“和事佬”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后指出:“‘和事佬’发挥了老党员、老干部在化解矛盾纠纷、监督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