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发力”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被基层司法人员认为是“内外发力”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的重大利好。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文件以制度形式将司法人员履职保护落在纸面、以条文形式细化到各个责任主体。对于或是“无心之失”或是“恶意之举”的干涉司法人员依法履职行为,该文件规定了更为明确的制裁依据。
对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可以从事前防范与事后救济,从内部“松绑”与外部“保护”纵横两条主线来分析。这一规定全面保护了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从纵线看,保护法官个人信息,建立特定案件身份隐匿制度,为司法人员提供“与职业风险相匹配”的人身、财产、医疗保障,是从事前将职业风险最小化,而对于错误处理法官的赔偿责任,对于相关领导干部玩忽职守敷衍塞责致使依法履职的司法人员遭受重大损失的责任规定,则是从事后细化了责任主体和范围;从横线看,强调法官非因法定事由法定程序不得免职,明确辞退及处分事由,尤其强调“不得以办案数量排名、末位淘汰、接待信访不力等方法和理由调整法官、检察官工作岗位”,是尊重司法规律,内部“松绑”的重要举措,同时,强调全程留痕,对不实举报的严格追究,对干扰阻碍司法活动的从严惩处,这样的外部“保护”让法官群体着实“提气”。
“案多人少”一直是基层法院的难题。除此之外,职业发展空间小,职业保障不足,也一直困扰着年轻人是否要选择基层法官、基层司法人员为业。司改对于法官职级薪酬及法官遴选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基层法官的职级,也拓展了基层法官的职业发展空间。
近日,为向22万件未结案宣战,北京市法院系统招聘1458名司法辅助人员,为配齐审判团队人员一解燃眉之急。中央出台职业保障规定,则是在这一系列消息后,又一重大利好。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