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言”的王工律师走了

    王工律师是一位老律师。

  他的“老”,不是因为他的年龄,尽管他今年年近八旬;他的“老”,并非因为他的资历,尽管他的执业年限已有20余年;他的“老”,实因他对中国律师业的贡献,他对中国律师前途命运的关切、奔走、劳作……

  ——摘自《为王工律师喝彩》(《我要发言》序言,刘桂明)

 

  什么事就怕联想。

  719日下午,由法律出版社与国浩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纪念于宁》新书发布会暨于宁会长追思会在法律出版社六楼屋顶花园召开。

  当时,我突然想起,201283日,由法律出版社与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我要发言》王工律师新书发布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于是,我就想到了王工律师,想起了好久不见的王工前辈,想起了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王工老人。不知千里之外的王工先生最近怎么样了?老人身体怎么样了?几个月前,我还托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王才亮主任去问候一下,说是身体还可以。

  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

  今天晚上(719日)就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噩耗。临近午夜11点,我看到了《律师文摘》编辑部谢中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援引朱孝顶律师发布的讣告:

  刚接到王工先生亲属电话告知:著名律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工先生,于2016719日下午14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安徽省蚌埠市逝世,享年87岁。

  一位老人走了,一位律师界的老前辈走了,一位始终坚持“我要发言”的老律师走了。

“我要发言”

  “我要发言”本是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国第一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四位律师之一王工律师的一句话,四年前则成了他自己一部新作的书名。

  但是,在我看来,这岂止是一个书名啊!对官员来说,它是一种宣示;对学者来说,它是一种解惑;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请教;对百姓来说,它是一种诉求;对律师来说,它是一种表达。

  王工律师当时已经83岁了,但是,耄耋之年的王工律师似乎没有休息的迹象。他图什么呢?他说:“我要发言……”

  当天随我一起参会的《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刘瑜在会后的报道中写道:从未参加过一场如此“学术”的生日会,为一名83岁的律师开座谈会祝寿,与其说这是一场座谈会,不如说这是一场盛大的party。而这场party的主角,就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王工律师。

  那天,我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是为一个人而来,为一本书而来,为一句话而来。”

  毫无疑问,一个人是指王工律师,一本书是王工律师的新作《我要发言》,一句话则是王工律师的名言“我要发言”。

  生日庆祝会由法律出版社、《律师文摘》编辑部和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当时,王工律师还是才良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也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大的执业律师。

  了解王工律师的法律人都清晰地记得这样的场面:1988413日,在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政府工作报告结束后,大会主席习仲勋照例问了一句:“哪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有意见?”

  作为第一批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工律师立即举手示意:“我要发言!各位代表,请允许我遵循选民意愿,分别对有关报告的决议简要陈词,先对政府的三个报告的决议讲几点:第一,一手抓改革和建设,一手抓法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做带头宣传宪法、遵守宪法、保证宪法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模范。要带头做反对腐败、奢侈,厉行勤俭、廉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范……”最后几句话,王工几乎是在高声呼喊:“民大还是官大?法大还是权大?我们的口号是:人民万岁、宪法神圣,一切权力归人民!”

  新华社为此发了新闻通稿。1988年第5期,《民主与法制》杂志也为此以《关于中国民主的报告》为题进行特别报道:“安徽代表王工以他洪亮的男高音四次起身发表意见,把闭幕前的大会推向高潮……”

  当时有媒体报道说:“在西方,没有律师参加的议会一定会成为新闻,在中国,有律师参加的‘议会’也成了新闻。而王工就是这个新闻中的新闻人物。”从1988324日至413日历时20天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海内外所有关心这次会议的报刊均在显著位置上报道了王工。也正是这次会议上,王工等32名代表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于是,社会各界开始了解王工律师。对法律人来说,大家都记住了他的“三个第一”: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律师;第一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即席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位提出《律师法》立法议案,建议建立完善的律师制度的人。

为王工律师喝彩

  王工律师的辉煌与贡献,除了表现在他的阅历中,也同样表现在新书座谈会到场的嘉宾身上。那天,不仅有《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及搜狐网等几十家媒体和网站的记者及人士参加,还有京城的一些著名法学家和律师出席。尤其是,同为“80后”的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的出席,为这场party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而全国各地闻声而来的著名律师和其他司法战线、新闻出版界的同仁们更是让现场多了一份亲切和感动。

  正如《民主与法制》当时报道所说,尽管王工律师在执业当中并没有成为律师收入意义上的大律师,尽管王工律师也没有成为律师行业的行业领袖,尽管王工律师曾经是我国律师界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尽管王工律师也没有因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而大红大紫获得其他方面的荣誉和称号,但是王工律师所做的一切就像江平教授在场所说的一样,他是为参与政治而奔走,维护的是权利、公平,为律师本身的权利而斗争。当天的主题与其说为王工律师祝贺寿辰,不如说是为让他的这种精神更好传承下来。

  我还记得当天,特意为王工律师吟诵了一首我现场草就的藏头生日诗:

  王者出山不怕晚,

  工匠成名大路宽。

  律己正人树形象,

  师徒传承打江山。

  座谈会的最后,王工律师以“刻骨铭心,感恩社会”为题致答谢辞。他说,今天,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法律出版社应用分社、《律师文摘》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它说明中国真进步了。耄耋搜索枯肠只好用“刻骨铭心”四字回应。

  不管历史过去多久,28年前王工律师那一句“我要发言”都会成为所有法律人心中最有分量的一句呐喊。因为“我要发言”,既是中国律师的良心,也是中国律师的心声,还是中国律师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中国律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永远的追求和奉献。只是在1988年春天全国两会之后,“我要发言”的经典画面却再也没能重现。自然,王工律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上的那一声“我要发言”,至今也无后来者。

  于是,“我要发言”似乎成了一个永远的传说,也成了一个绝版的故事。

  如今,表示“我要发言”的王工律师走了,坚持“我要发言”的老律师走了,希望新一代中国律师“我要发言”的老一代律师走了。

  我认为,我们所有中国律师,向王工律师默哀!

  祈愿王工律师一路走好,天国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