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七五”普法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726日,北京市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七五”普法工作。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创新媒体公益普法、助推京津冀协调发展等成为未来5年首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重点。

  “六五”期间,北京市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围绕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宪法法律权威显著树立,法律在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法律“六进”和法治创建蓬勃开展,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市民法律素养明显提升,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2015年市民法律素质水平综合评分为79.71分,比2010年提高了5.61分;市民法律遵守水平评分为82.56分,比2010年提升了14.06分;法治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全社会依法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5年累计评选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3个,18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新建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基地142个,新建普法广场公园438个。“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得到有力加强,大普法工作格局初步确立;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全市普法志愿组织达1517个、普法讲师团成员达1422人、普法志愿者达78847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4%22.9%88.8%。新媒体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普法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普及性得到增强;@“北京普法”、@“京法网事”、“首都检察微博集群”、@“平安北京”等成为新媒体普法的重要平台。法治宣传教育在服务首都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于泓源对首都“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新规划,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第七个五年力争实现六个方面工作目标,即:科学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健全完善,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推进,法治文化繁荣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全方位覆盖;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明显提高,推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市民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明显提高,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同时,结合全国规划和北京实际,部署了七项主要任务,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在坚持推进全民守法的基础上,北京市的“七五”规划明确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七五”规划还进一步细化了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媒体普法创新发展,健全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推进京津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建立科学的普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等七项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区特色的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