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无声处

——江苏省如东县推进法治惠民工程纪实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着力让法治建设从“无形”到“有形”,构建了半小时法治文化阵地圈,有效推进了“法治惠万家”工程建设。该县政法委副书记陈军告诉记者,目前,该县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公众安全感、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90%以上,在法治建设上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以奖代补 增添活力

  “县委政法委、法宣办实行以奖代补措施,解决了像我们这样的基层乡镇经费紧张问题,调动了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积极性。”马塘镇政法委员陈永祥对记者说。

  去年初,如东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法治文化阵地根据规模、内容、辐射面等标准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要求各镇区按照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对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进行资源整合、提档升级,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治文化阵地。同时,鼓励支持镇区争创省、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并对当年命名为省级、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的镇区分别按5万元和3万元标准奖补,对当年命名为县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的,各奖补1万元。

督察考核 助力推进

  “去年,我镇因法治文化阵地不达标,年终综合考核被扣分,今年想方设法筹集了20多万,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掘港镇政法委员袁新兰感慨地说。

  如东县在已建有法治栈桥、检察文化园、廉政文化园等大型县级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入两千多万元打造了一座集休闲、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法治文化特色公园。各镇(区、街道)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岔河、双甸等镇与企业联合,建成企业法治文化长廊;栟茶、马塘、新店等镇借助市民广场,建成法治广场、法治示范园;丰利镇打造苏中第一家室内大型法治农贸市场。

  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如东县明确要求:2014年,各镇区至少申报一个“一星级”以上的法治文化阵地;2015年各镇区至少申报一个“二星级”以上的法治文化阵地;2016年,各镇区县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实现全覆盖。力争2016年前,全县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达4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达50%以上,县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实现全覆盖。

  为激发各镇区申报及命名星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热情,该县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县法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考核,对成功申报省、市法治文化示范点的镇区,在当年政法考核中给予加分。至此,全县各镇区结合区域特色,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形成了“一镇区一品牌”,法治文化公共设施覆盖率达100%

特色鲜明 惠及百姓

  “政府真是做了件惠民的大好事,老年人每天在法治文化广场跳跳广场舞,有时还能看到法治文艺演出,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栟茶镇市民徐大妈一边在法治广场看演出,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要求有外延,更要求有内涵。法律元素的石刻、石雕和石书,成为阵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法治宣传橱窗、宣传墙,不断更新普法宣传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景观,为市民学法提供了场所。如东县近年来还投入500多万,建成南通市最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惠及近30万学生。

  该县还成立了法治文化创作中心,每季度编印一期法治文艺期刊《扶海洲》,发放到76支民间演出团体,解决了群众法治演出没有“剧本”的难题。为调动民间组织参与法治宣传的积极性,该县每年开展民间法治文艺调演,并评选“十佳法治文艺演出团体”,激励和引导民间演出团队投身到法治文艺演出之中。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法治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位置来谋划和推进,全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普法依法治理等重点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连续三次荣获江苏省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如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小军在总结近年来法治工作时这样说,“今年我县大力推进‘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成果,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共建共创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