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检揭秘毒品犯罪新动向
快递运毒高发 车内流动吸毒流行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15年至2016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毒品犯罪189313人、起诉217503人。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内流动吸毒渐成流行趋势;网络成为毒品犯罪的重要工具;利用快递、物流发运毒品案件高发。
据最高检侦查监督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我国禁毒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毒品犯罪案件仍呈现出逐年增多态势,且新型毒品不断出现。由于新型毒品的生产原料往往具有可代替性,一旦一种原料被管制,犯罪分子可以购买不被管制的其他原料加工生产。
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检察机关办案掌握的情况看,利用快递、物流发运毒品案件高发。贩毒人员利用物流行业管理漏洞,虚报物品名称,不写发货人、收货人真实姓名和地址,将毒品精心夹藏于合法货物之中,从而实现人毒分离、钱货分离,逃避执法司法机关查处。
同时,网络成为毒品犯罪的重要工具。一方面,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制毒工艺、购买制毒原材料;另一方面,他们利用QQ、手机微信等社交软件沟通联络,利用支付宝等平台支付毒资,为逃避打击,还会选取不同代号或者昵称,使用特定暗号作为买卖用语。
“在以往的涉毒案件中,吸毒地点多为住处、出租房等私人场所以及宾馆、酒店、歌厅等公共场所。随着私家车普及,车内流动吸毒有流行趋势。”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私家车的封闭性、机动性、私密性拓展了吸毒空间,也大大增加了查获吸毒人员的难度。
比如:江苏省睢宁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涉毒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李某就在驾车行驶途中容留其两名“朋友”在车内吸毒。讯问中,李某称,吸毒时会选择湖边、公园、停车场等照明较弱的地方,在车窗遮挡下,很难被他人发现。
另外,为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涉毒犯罪活动,最高检侦监厅今年6月专门下发通知,对北京等12个省市的23起互联网涉毒犯罪案件挂牌督办,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全面客观收集固定证据,符合逮捕条件的,依法从快批准逮捕。对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依法监督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