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姓心里的好法官

——记内蒙古开鲁县人民法院法官蒋青春

 

  “我的事情能咨询一下蒋青春法官吗?”

  “我这个案子能让蒋法官来调解吗?”

  在内蒙古开鲁县人民法院,经常会有前来咨询或立案的当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蒋青春法官一心为我们老百姓的利益着想,他办的案子我们都服气!”几年前,牧民巴某的一起土地纠纷案件就是蒋青春办理的,这次他是陪朋友来法院立案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官,能让这么多当事人慕名而来,并且点名要让他办理案件?

35年办理了1500余起“铁案”

  1981年,蒋青春从通辽市农牧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开鲁县人民法院工作。

  据开鲁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蒋青春进入法院工作35年来,承办过的案件超过1500件,“至今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件被投诉,也没有一件案件引发群众上访。”

  2001年,一起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暴力抗税案起诉到开鲁县人民法院。徐某等六被告多次聚会谋划抗缴税款,并用木头设置障碍,抢夺税务机关扣押的抵税物品,追打征税工作人员,以暴力手段抗拒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此案受理后,因在量刑上争议较大,为查清事情原委,蒋青春多次走访群众,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提供的证据进行逐项核实,依法进行了定罪量刑,6名犯罪分子均服判息诉。

  2006年,开鲁县福兴村委会发现2000年开鲁县法院两个民事调解书中某项欠款款项与实际有很大出入,蒋青春建议对两起案件的账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确实与调解书有很大出入。蒋青春把情况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后通过再审判决撤销了原来的两个调解书。

  在法院工作,难免会遇到亲戚、朋友要求帮忙说情等情况,而蒋青春也用他的“铁面无私”践行着公正廉洁、司法为民的誓言。

  有一次,法院受理了一起返还财物纠纷案,其中一方是蒋青春的小舅子,他多次找蒋青春,让他向主审法官说说情,均被蒋青春拒绝了。他说:“亲是亲、法是法,我不能因为亲属而放弃公正,这样我就对不起头上的国徽和我的良心了。”他还嘱咐主审法官:“案子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公正审理,千万不要顾虑我。”判决生效后,执行局依法扣押了财产,小舅子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解,甚至不认他这个“胳膊肘向外拐”的姐夫。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再向前我就开枪了!”斑驳的木门开了一条小缝,门缝里伸出一支枪管,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蒋青春。

  “别紧张,我是开鲁法院的。你看,我没有武器。”蒋青春站在离枪口仅5米远的地方,两手摊开,“不用怕,有什么问题,跟我说吧。”

  2000年初秋的一天,在开鲁县大有庄村,两名持枪流窜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劫持了一名妇女。警匪僵持了2小时后,歹徒突然提出要见法院领导。精通刑法的蒋青春立即随副院长高中海一起前往现场。

  “我们能判死刑吗?”歹徒问。“不会的,你们现在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伤害了人质,性质就不同了,会判重刑。听大哥一句,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劫持现场的空气紧张的像要凝固。随着蒋青春和高中海你一言我一语的规劝,歹徒的心理防线被一点点攻破,最终释放了人质,缴械投降。

  199510月至19964月,开鲁县北兴乡宏胜村盛某某、周某策划、组织部分村民私分开鲁县保安林场宏胜作业队1345亩林地,先后7次非法阻止、扰乱保安林场正常植树造林,多次围攻林场工作人员和前来劝解的政府干部,扣押作业用车。199656日,县委组织法院、林业、土地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前去化解该案,时任刑事庭副庭长的蒋青春主动要求参加工作组赶赴宏胜村。面对不知真相的200多名村民的围攻,蒋青春冲在前面,释法解疑,说明真相,告知法律后果。在蒋青春和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激化的事态得到了有效控制。同年12月,盛某某、周某锒铛入狱,受到了法律严惩。

  说起当年的英勇行为,蒋青春平静地说:“法官和其他人相比,对‘公平正义’更要坚守,群众有危难时更应该挺身而出!”

事业重于生命

  2006年,蒋青春感觉胃部极度不适,持续消瘦,但仍坚持工作。直到20088月,蒋青春才住进医院,并被确诊为胃癌,进行了胃全切除手术。

  手术后六次化疗,又因三次肠梗堵、三次胰腺炎住院抢救,每天只能分5-6次进食少量火腿肠和豆奶粉,体重由164斤降到105斤。

  得知他患了胃癌,亲戚朋友以及同事扼腕痛惜,但蒋青春的表现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天早上我刚到单位,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在开老蒋办公室的门,他竟然上班了!”开鲁法院政治处干警黄鸣雁说。

  要知道,此时的蒋青春做完第6次化疗还不到1个月。

  “有病归有病,该干的工作还得干,总不能让病给吓死。”他回应同事们的关切。

  没有了胃,两三个小时就得进一次餐。蒋青春的办公桌里堆着花生米、八宝粥,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装着饼干、火腿肠。基层法庭遇上高难度案子来求助,他揣着急救包就下乡了。农牧民没见过边啃饼干边讲法理的法官,钦佩地直竖大拇指。

  20095月,一起难缠的遗嘱效力纠纷案的调解工作落到了蒋青春头上。这起案件的原告和被告本是一家人,蒋青春就从血浓于水的亲情开始切入,循循善诱,说得当事人流下了眼泪。但说着说着,他头上开始冒汗,脸色也变得灰白,还没说完就被紧急送到医院。这一次,蒋青春得了肠梗阻,住了好几天医院。

  一出院,他就立即投入到调解中。“法官带病给咱调解,他的话我们服。”当事人说。

  一次,东风镇农民邱瑞军帮别人拉车伤了腿,虽打赢了官司,但身体残疾,媳妇儿和他离了婚,儿子也辍学了。审完案子的老蒋依然记挂着他,特地联系当地镇政府的熟人为邱瑞军解决了低保。为了一个陌生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求人。

  一件件“小事”、一次次付出,因为一心为民、维护司法公正,蒋青春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也获得了群众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