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鸡大学”泛滥成灾
国内常说的广泛意义上的“野鸡大学”,通常包括一些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却以大学名义招生的培训机构,还包括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在国内,“野鸡大学”大多打着“中国”“北京”字号,通过注册多个网站骗取生源,以出售假文凭等方式获利。国内民间教育服务网站“上大学网”已经连续4年曝光400余所虚假大学。
这些“大学”,名称上与正规大学高度相似,网站上批量抄袭正规高校往年简介、盗用图片文字,往往专挑低分学生,号称“低分录取”“内部指标”,承诺只需缴费,不用上课即可取得学位。2014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浦警方侦破一起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团伙虚构了945所“大学”,承诺能够办理“真的民办大学毕业证书”,骗了25万余人,涉案金额高达一亿余元。
在国外,2014年末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援引美国大学一项统计数据称,美国“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而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的学位证书95%给了中国人。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造成虚假大学泛滥的主要原因还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学维权意识差,考生和家长相信“潜规则”存在。
“最大假洋文凭诈骗案”
2011年1月,北京市民徐女士向警方报案称,自己花了近20万拿到的所谓“美国林肯大学DBA博士学位”,经教育部门证实就是一份假洋文凭,根本没有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认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北京警方先后接到了多起同样是购买了假洋文凭的受害人报案,被骗总额达到了530万元人民币。
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该案件在2012年被警方认定为“最大假洋文凭诈骗案”,轰动一时。
在国外注册一家名为“美国科技大学”的公司后,便在国内以“美国理工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名义招生,并承诺能够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过这种方法,北京天发弘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武克良及其同伙先后从40余名被害人处骗得人民币530余万元。同伙先后被抓获并判刑后,逃亡了3年的武克良自首,后于2014年12月12日,被北京一中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罚金10万元,并责令其和同伙退赔530余万元,发还各被害人。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获得的武克良诈骗罪判决书显示,2008年九十月份,李某通过网上找到的名为美国认证协会的组织,花了 8800元,办理了名为“AMERICATECHNOLOGYUNIVERSITY”(“美国科技大学”)的公司注册,该组织给其寄来注册证书、钢印、公章等物品,并开立美国语音电话和网站。
武克良清楚,所谓的美国科技大学既没有注册资本也没有校园和教师,是一个空壳。
据公司员工供述,行骗流程是先由办公室主任、项目总监编写招生简章,后办公室主任等人自己或代理人联系生源,代理人是公司的员工,招生老师是他们找的下线。学员报名经过面试,由教学总监找授课老师和上课地点,并发录取通知书通知上课,学员在第一次上课时将学费交至其处,请的老师哪个学校的都有,租的教室也不固定。美国理工大学不用面试,学费不固定,主要看招生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情况,硕士一般收费人民币5万元,博士收取人民币10万元左右,不包括报名费。学费的价格是公司领导和项目部的人员开会定的,骗的报名费放在公司作财务支出。
法院审理后认为,武克良明知“美国理工大学”在国内既没有向教育部门申请资质,也没有校址、教师等基本办学条件,更没有提供硕士、博士学位的资质与能力,美国休斯敦大学则从未在中国委托第三方代理招生,仍以此招收学员入学并收取高额学费,造成多名被害人巨额财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山寨”民办高校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这所出现在上大学网第一批虚假大学警示榜上的“大学”,是一所没有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承诺包分配、收取高额学费、招生索要好处、虚假宣传,四年间被骗学生共计6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3600余万元。
在这起国内首例因办无资质民办高校而被追责的刑事案件中,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王志伟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涉案人员包括学院招生办副主任、怀柔校区基地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等,被判处6到10年有期徒刑,法院认定其未取得教育部门许可、没办学资质的情况下招生敛财。
2007年至2011年间,王志伟先后租用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68号及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肖两河村,开办了北京国际金融学院。
学校招生宣称能发放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保障就业或解决北京市户口等。而实际上,办学没有取得教育部门许可,没有任何办学资质。
据《法制晚报》报道,一些学生通过招生代理介绍,花费不等的高额学费入校,少的10万,多的达100万。招生代理,只要负责联系好学生后,把电话交给招生办副主任,由其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如果学生真的来了,他们就能拿到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由于高校毕业就业难,“包分配”对于很多学生及家长的诱惑力就相当大,所以很多人才愿意掏高昂学费。
学生反映,入学后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多为外聘,授课老师经常换,课表也不固定。
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内,王志伟等人被抓。当天下午,怀柔区教委相关人员在操场上召集全校学生,宣布该校无办学资格,被取缔,教师被遣散;近180名学生可选择由市教委安置,选择15所民办非学历学校入学,也可自寻去处。
治理难题
上大学网创始人夏雪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称,此前发布榜单中的虚假大学,95%网站都已停掉或者转向别的内容,但由于成本低,市场需求加上监管乏力,虚假大学总是层出不穷。
今年5月18日,上大学网发布了第五批虚假大学警示榜,“发布后到现在,收到的网友举报虚假大学又将近50所了。”夏雪说。
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撰文分析虚假大学大行其道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对于不具招生资格的学校公然招生,有关部门应该立即查处,但这些机构却公然招生,表明监管缺位。此外,一些虚假大学克隆一个正规大学的名字,或者盗用正规大学的官方信息,但正规大学很少立即维权、报警、提起诉讼,这导致虚假大学一直招摇过市。“更奇妙的是,由于我国正规大学大多千校一面,就是虚假大学克隆正规大学的官方网站招生,受教育者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把一所正规大学的校名替换为另一所大学的校名,也很难找出其中的破绽来。可以说,大学普遍缺乏个性,也给了虚假大学生存的空间。”熊丙奇说。
熊丙奇还认为,考生和家长相信“潜规则”存在也是重要原因。其实,虚假大学的招生,通常不要求考生高考成绩,同时许诺考生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这种“天下掉馅饼”的事,居然考生和家长相信,是他们认为,有学校、教育机构是有这种“本事”的。
《新京报》5月23日社论指出,虚假大学相关治理存在投诉举报率低、执法权限不明等问题。虚假大学均存在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对之查处为工商部门的职责;多数假大学都建有虚假校园网站并发布虚假信息,严控域名注册、及时封杀网站、切断信息链接的职责,属于网信部门,这方面其可发动搜索引擎等配合;工信部门则可就虚假网站显示通联方式要求电信运营商拒绝对之服务并强制停机。另外,之于公安机关,只要有人举报这类诈骗行为,就须启动并推动刑事追责程序。
“对教育部门而言,有必要改变作壁上观态度,充分利用好信息优势,制定出更为准确、详尽的‘虚假大学名单’并实时更新,及早向社会各界发出预警,增加虚假辨识度,也让假文凭真正变成废纸一张。”上述评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