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鹿城区法学会探索以基层法律服务为主业的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傅暨安)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法学会积极探索以开展基层法律服务为主业的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鹿城特色的基层法学会发展新路子。近日,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作出重要批示,认为其做法与中国法学会的希望要求完全合辙,要求中国法学会组织力量实地考察总结。

  近些年来,鹿城区法学会针对“法治实践多、实务需求大”和“学术资源少、研究人员缺”的实际,明确了“以基层法律服务为中心,以法学研究和会员服务为基本点”的职能定位,形成了以“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为主线的工作方式。

  鹿城区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会第三方组织作用,主动承接化解信访积案,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团队式法律咨询服务,发挥党委政府减压阀、社会矛盾化解器、稳定风险降解员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以鹿城区政府职能转移为契机,主动向区编办申报,获准成为第一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为充分发挥法学会第三方组织作用,鹿城区法学会在民政部门作了社团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同时积极争取区编办的支持,获得了一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这种组织模式使鹿城区法学会的“第三方”相较于一般社会组织,更具政治坚定性和法律权威性,易被党委政府信赖;相较于政府职能部门,更具客观中立性和法律公正性,易被群众接受。

  鹿城区法学会取得区委组织部的支持,将一批熟悉相关法律政策,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转岗到法学会,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与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和律师事务所、房屋评估所等十多家中介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由他们负责为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撑。

  法学会针对不同信访案件或评估项目,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与法学院校教师、律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有机整合起来,组成课题组、顾问团、服务队、调处组,形成最佳合力。

  为了持续有效地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鹿城区法学会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如信访积案梳理制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政府部门履行法律职责评价机制等。建立信访结案承诺制度,对通过调解最终达成协议的案件,经信访联席会议确认,由信访人与事权单位签订息访承诺书,保证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会同相关专家对调处效果进行评估,查找不足,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自2015年来,鹿城区法学会成功调处信访积案5件,其中10年以上信访积案3件,其他信访案件4件,化解重大矛盾纠纷7起,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7项,以预防社会矛盾为目的组织专题法学研究4次,为鹿城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429日,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辉忠在浙江省法学会的《要报》上对鹿城区法学会的经验作出批示肯定。随后,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马以批示指出,鹿城区法学会的做法可供各地法学会学习借鉴。目前,浙江省法学会已将《要报》下发各市县。

  近日,王乐泉作出重要批示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也作出批示,要求中国法学会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调研总结,用以指导全国县级法学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