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一小区问题楼房鉴定遭质疑

单方委托鉴定、缺乏法律依据

    遵义市政府公务员小区的一套房子出现问题后,官方根据单方委托的鉴定决定整体拆除,但除政府外,其他各方并不认可该结果。而这种单方委托现象,在近几年出现的房屋质量纠纷中,频频发生。

 

  

  张明的邻居都搬走了,他一个人守在“危房”里发呆。政府虽然给了1万多元过渡费供其租房,但他不肯离开家中。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二小区续建工程(简称政府二小区)系张明家所在地,此处为公务员小区,居住者多是官员。另外,也有一部分向社会销售。

  张明不想搬离的原因是,楼上有一套房子出现了质量问题,政府因此计划将整栋楼拆除。

  官方拆除的依据是,单方委托有关机构对房屋质量进行了鉴定,但鉴定结果其他各方并不认可。多方僵持下,这栋充满争议的楼房陷入拆与不拆两难中。

  目前最新消息是,公安部门已经介入……

墙体裂缝后拒绝维修

  遵义政府二小区位于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村的田家湾,建设单位为遵义市市民广场暨行政办公区建筑工程指挥部。 

  小区的设计单位是贵州建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为贵州宇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遵义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为施工单位。

  按照施工单位说法,他们在2003818日经过招投标程序,中标承建了政府二小区项目。但记者调查发现,当时该项目建设手续还没下来。

  根据遵义市人民政府“遵府专议[2004]30号”专题会议纪要显示,2004528日,市政府一位秘书长受市长委派召集了多个部门开过一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并对所涉及规费要求“减、缓、免”。

  会议还要求各单位“要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而后,施工单位经过4年建设,该项目在20078月正式竣工验收。 

  竣工后的政府二小区共11栋,33601.46平方米,不少住户称,他们大多在2004年通过遵义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购买了住房,2008年前后相继入住。

  但直到2011年时,有的住户也没拿到房产证。后来,在市领导介入下,房产证问题才予以解决。

  记者在一个住户的房产证上看到,他是2011109日拿到的,可上面对应土地状况的表格,均是空白。

  另外,有些住户出现了不正当使用房屋的情况。从相关人士提供的照片来看,在屋顶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自行砌筑花池、装修中随意改变承重结构等现象十分突出。

  没住几年,政府二小区F9F105层以上住户阳台分户的墙出现了裂缝。其余楼房则没有问题。

  得知情况后,施工方遵义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立马组织人员准备对开裂墙体进行维修,但遭到部分住户拒绝。

  多个信源证实,该栋楼上20多家住户中,住有贵州省林业厅、遵义市城管局、遵义市下属县城以及城投公司等领导。

  “我们前后协调了两年,有的住户死活不让进场。”施工方一负责人说。

  无奈,2012220日,他们开始向遵义市质监站打报告,除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外,仍表示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可依然没得到回应。

矛盾再次升级

  时至2013年,遵义市市民广场暨行政办公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委托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对问题楼房进行了安全性鉴定。

  该中心201382日鉴定报告称,楼房安全等级为Csu级。业内专家介绍:“Csu级的意思就是不用拆除,一般需要加固或局部改造。”鉴定结论也建议对五层及以上墙体进行处理。

  20131125日,遵义市住建局下发督办通知,遵循了该结论。贵州省经济与法制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心海说:“实际上,单方委托不具备法律效力,应该由涉及的各方共同委托。

  王心海此前为贵州省司法厅副厅长,是该省知名法学专家。

  虽然如此,施工方仍主动要求对房屋进行修缮,可又遭拒绝。

  对此,施工单位只能一次次向遵义市住建部门打报告,但始终无果。2014618日,遵义市住建局却再次向施工单位下发督办通知。

  “你公司至今未采取措施对F9栋、F10栋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保修。”遵义市住建局措辞严厉地表示,“我局再次督促你公司务必高度重视。”

  看着督办通知,施工单位负责人哭笑不得,他向记者展示了多份向住建部门打的报告,里面均提到有住户不让进场维修的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的鉴定下来后,住建部门为此专门开会进行研究,均认可维修加固的方案,但一直推进不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市住建局会议纪要称,造成楼房开裂的原因是,该建筑五层及以上抽检的烧结普通砖抗风化性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影响到建筑的耐久性。“这些问题很好解决。”施工单位负责人说。

  会议纪要还建议,凡是影响建筑安全使用功能、影响房屋荷载超重的违法建筑、构筑物,该拆除的应予以拆除,但这项工作同样无法完全落实。

  直到2015722日,F10501号住户家的卫生间飘窗突然断裂后,各方博弈更加激烈。有住户称:“他家在飘窗上挂了空调,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所致。”

单方鉴定质疑

  F10501号住户飘窗断裂后,遵义市住建局也单方委托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对楼房安全性再次进行鉴定。

  2015810日鉴定结论称,该建筑安全性等级仍为Csu级别,但处理方式与此前不同。

  第一种方式是,三层及三层以下的楼房进行加固处理,拆除四层及四层以上墙体及相应构件后,依据现行规范,按原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并施工;第二种方式则为整体拆除。

  贵州大学教授、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肖长安对此表示:“报告不是很慎重,应该包括住户在内,共同参与委托,要不就不具备权威性。”

  825日,遵义市住建局仍依据这个报告发文建议整体拆除。对方还建议处罚建设、施工以及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承担一切费用。

  而其处罚建设单位的理由是“该工程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结果出来后,施工单位表示不能认可,他们觉得拆除重建的责任应由各方承担。因此,这个问题又开始拖延下去。

  记者采访获悉,飘窗断裂后,政府让整栋楼住户进行了搬离。他们在迟迟看不到结果后,其中有两名住户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被驳回。之后,两人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也被驳回。

  张明就是上诉人之一,他说:“其实,我们目的很简单,要修、要拆赶紧实施,否则无家可回。”在张明等一些住户看来,他们主张维修加固,“因为除501以外,其他房子没问题,整体拆不仅周期长,而且劳民伤财。”

  针对这个问题,施工方不断向住建部门打报告,继续提出加固方案,还是未获答复。而后,他们只能赴北京,单方委托中国建筑科学院,对问题楼房进行了鉴定,结果是加固与维修即可。

  由此以来,贵州方面主张拆除,北京主张加固,问题楼房如何处理又陷入僵局。王心海说:“无论做多少次鉴定,只要是单方的,都不行。”

  就在双方争执不休时,遵义市住建局突然不再处理此事,而是委托汇川区住建局全面负责。20151117日,汇川区住建局在一份文件里,沿用了遵义市住建局此前的处理办法。

争议难解

  日前,汇川区住建局局长王正利告诉记者,上述问题楼房正准备拆除。但他们对2013年墙体出现裂缝不让进场维修之事表示不解,“提前修下不就没事了吗?”

  另据王正利介绍,政府二小区F10501户飘窗断裂前不久,该市发生了一起楼房倒塌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对二小区的处理。

  这次事故在2015614日发生,遵义市红花岗区延安路一9层居民房因局部垮塌,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还有一个影响是,遵义属典型的山城,鉴于近年来我国地震活动频繁,今年61日,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将发布,调整后的遵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而汇川区住建局对政府二小区问题楼房处理意见下来后,由于几方意见不合,问题再被搁置。

  今年320日,汇川区人民政府区长郭正勇在区城管局会议室,召集区政府办、住建局危房处置工作组负责人召开会议,公安局也被召集来开会。

  会议要求,遵义市公安局汇川分局负责迅速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小区危房进行司法鉴定,“并务必严守纪律,确保于3月底完成司法鉴定。”

  王心海表示,当地曲解了司法鉴定,“工程质量的司法鉴定,只有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公安、检察等其他部门都不可以。”

  郭正勇区长主持的会议,还明确了由一名汇川区政法委官员全面负责危房拆除重建工作,称:“力争7月底完成重建房屋主体建设。”

  汇川区住建局官员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们对公安介入持质疑态度,但没具体透露相关情况。

  记者就此向郭正勇区长发送了采访短信,对方没有回复。

  虽然距官方要求的房屋主体建设时间已经很近,但问题楼房拆除工作还没开始,目前整栋楼里只有张明没有搬离,他表示,自己没地方可去。

  贵州当地一名知名律师说:“这房子应该拆除,因为它本身就存在未批先建,现在应该倒查下,谁让这个项目未批先建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现在变成了建设方处理承包方,有失法律公平。”这位律师还透露,他在接触的不少房屋质量问题案件时,看到了很多单方委托的鉴定报告,法院大多也会采纳,“还是由于不懂法造成的,遵义这个事情高度典型。”

  而作为一开始处理此事的遵义市住建局,因已把所有问题交给汇川区住建局,所以没对此事进行详细答复。不过,局长颜建禾告诉记者:“我们只能依法推进相应工作,别无选择。”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张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