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生态环境 仍需重拳执法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法制建设系列报道
2014年3月,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至此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与所在地石新社区(村委会)经营权属纠纷一案,以观音山开发公司胜诉告终。
公司董事长黄淦波对此表示,“实际上,刚开始那几年双方合作很顺利,但是随着公园的发展蒸蒸日上,有人开始眼馋这块肥肉,大约到2007年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从中作梗发生摩擦,找各种借口阻挠公司的发展。到2010年2月1日,在一些人的怂恿下,樟木头石新村村民委员会将我们公司告到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要求判决1999年的合同、协议无效,要求收回观音山的经营权。我们被迫进行了反诉,在同年5月7日向广东高院起诉樟木头石新村村民委员会,要求判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继续履行合同,要求赔偿我们3亿元的损失。”
这起总额3亿元人民币的旅游开发合同纠纷案件虽已尘埃落定,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自身发展及环境保护中遇到的违法现象仍难以根治。对景区未来的经营发展,董事长黄淦波表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凸显出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无力。
“9·21”交通事故
2003年9月21日下午4时左右,一辆公园外包的载有11名游客的旅游专线客车从山顶下山,行至公园老仙岩停车场上面的急转弯处,因刹车系统突然失灵,导致车辆冲破防撞墙,翻落距路面约4米的山坡。
而这起事故的认定结论,引发了争议。据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这起事故造成车上2人轻伤,9人轻微伤及车辆损坏。事故发生后,公园相关负责人、120急救人员和公安、交警、旅游等部门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东莞交警给出的结论为“2人重伤,9人轻伤”。为此,东莞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先后于2003年9月24日、10月4日对公园佛光路段和会展中心路段进行了封禁处理。被封禁路程共5.5公里,占整个公园主干道路的93%。且被封的道路是公园唯一的上下山道路。
此次事故发生后,公园根据东莞市、樟木头镇领导及交警部门的整改意见,斥资60万元进行了道路整改工作。
道路整改完毕后,2004年1月18日,广东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安全互检组对该路段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3月12日,东莞市安监局、规划局、建设局、旅游局、公路局、交通局、交警支队、樟木头镇政府等部门,遵照市领导的指示到公园现场办公并一致认为公园道路应该分段整改、分段解封。
公园为此多方反映,至2004年9月份,相关部门才同意解封,观音山道路整整被封了11个月,在此期间,公园停业,数百名员工每天均需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上山。
旅游公厕的限拆
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文件指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要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旅发[2015]194号)文件亦要求:要把景区环境卫生整治与厕所建设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厕所设置,切实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确保3A级以上旅游景区节日期间游客等候不超过10分钟。
2015年9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要求各市景区一定要充分认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随后,东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杨晓棠副市长强调加快旅游厕所建设改造步伐,全面提升旅游厕所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东莞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为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东莞市、广东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观音山公园不断追加公园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观音山现有旅游厕所共9座,大多是十多年前建设投入使用的。十多年前的观音山年接待游客数不足10万人次,现在观音山年接待游客数达近百万人次,因此旅游厕所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如厕需求,周末旅游的游客如厕排队往往要达到15分钟以上,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间排队甚至超过30分钟以上。不仅如此,厕所周边的环境也不再适应新的旅游发展形势。
2015年,公园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计划将百鸟园、佛光路和承露台三处厕所进行改(扩)建和新建,并考虑到观音山山顶的人流量最为集中,计划在观音广场建设一座三层共约1300平方米的五星级公厕。
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此惠利民生、提升服务水平的公共基础设施升级,却连遭相关部门的阻挠。在观音山顶厕所建设完工后,樟木头镇政府于2015年12月17日约谈公园负责人,以“观音广场旅游厕所为违法用地”为由,要求公园立即拆除该厕所。
而在旅游厕所建设之前,观音山公园已经提交给东莞市旅游局一份关于旅游厕所三年建设规划的函。公园将此份盖有东莞市旅游局公章的文件复印件给樟木头镇委镇政府、樟木头镇国土局后,镇国土局才没有强硬进行拆除,而在此的几年间,公园曾多次送请示镇政府,要求按照规划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均无回音。
颇受争议的“三项工程”
据有关报道披露,目前有3项建设工程都先后从公园的核心景观区直接穿越。一是“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以填埋的方式完成了施工;二是从莞高速清溪支线工程,其规划显示,以打通隧道的方式穿越公园核心区,该隧道工程已在开工建设中;三是东莞供电局高压输电线路穿越观音山架设线塔工程。
自始至终,有关这三项工程是否应该穿越观音山森林公园的争议不断。
根据《森林法》和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凡征占用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林地,须先征得经营管理方的意见后,再逐级上报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同意,最终报送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审批”。
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所依托的重要基础和唯一条件。自2005年开始,三项工程的建设方和施工方,在未出示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林业、环保等)工程施工批文的情况下,以国家或省重点项目为由,强行将三项工程穿越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保护区。
期间,三项工程更是擅自变更设计线路,对于省林业厅有关“三项工程”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强行违法施工,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违反2008年环境部318号文的批复,强行通过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并开挖长约3公里,宽约40米的山体沟壑。使得公园的整体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直接导致2007年经国家批复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无法实施,景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包括公园环形公路、游步道、休息区、商店、游客服务中心、急救中心、科普基地、金钱龟研究中心、珍稀树种研究中心等)都无法动工。
时至今日,违法违规架设的高压线电网横亘在景区上空;而以“大开挖”方式铺设的一条宽30米、长3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然气管道,则给观音山公园带来了难以预见的生态灾害和防火困难;以强烈爆破方式开挖的从莞高速公路清溪支线3公里长的隧道,不仅严重破坏了观音山山脉主体结构,并威胁到了世界第一大花岗岩观音塑像的安全,而且对观音山生态环境和森林生物链也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公园工作人员称,“三项工程”虽然立项合法,但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不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擅自变更工程线路等行为已严重违法。公园多方呼吁,但是目前针对“三项工程”的如何处置依旧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出面进行说明。
难拆的违建
按照《森林法》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的规定,未经国家森林公园同意和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国家森林公园内砍伐树木,建造别墅。
但在2009年,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在公园内核心景区违法推倒森林近6亩,兴建了两幢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别墅。后因毁林施工导致大规模山体滑坡,才迫使该工程搁置。该违法别墅施工现场一片狼藉,严重影响了公园形象。另外,香港籍人余某和潘某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的主干道佛光路两旁分别建造了“名门一号”和“颐雅山房”别墅共三幢,而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港澳人士不得在大陆拥有宅基地,且不得在公园内建别墅。此举明显违反国家有关法律。
石新社区村委违反合同约定,私自将观音山公园内的几十亩林地租给外人做农庄、做苗圃,甚至围建起来改为工业用途。其中,一家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鹏信彩石场就在公园内核心区开办;公园游泳池旁的“观音山农庄”庄主,在石新社区某领导的支持下,不但无证非法经营,还以填埋建筑垃圾造地的方式,擅自扩大经营面积约2000平方米。
石新社区将本属观音山公园内的停车场,私下转让给第三方承包经营。由于承包者没有合法手续,并对游客车辆进行拦截和高价收费。此种恶劣行径,不仅引起了游客的强烈不满和频繁投诉,也给观音山公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3年11月18日,石新社区某领导,无视《合同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并不顾樟木头镇政府协调,对公园正门楼(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旁的停车场进行非法施工,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村民用多部出租车围堵公园出入口道路。
2014年8月26日,石新社区村民擅自闯入公园,肆意推挖、扩大私人承包的停车场面积达800平方米,后在公园方面报警和出面制止后才停止违法活动。
商贩与村民的“骚扰”
长期以来,无证商贩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门楼沿途强行兜售香火。特别是2015年大年初一中午,从公园大门口至红绿灯处这短短200余米的大道内,就有130余个临时商贩占道揽客,公然贩卖国家严禁携带进入国家森林公园的香烛火种等违禁品。一些商贩还会走到马路中间揽客“做生意”,影响游客顺利进出森林公园,游客投诉不断。而樟木头镇的城管部门对此熟视无睹,有的甚至收受小贩的好处费。
观音山公园外“黑车”占道拉客现象存在已久,车辆无序停靠占据了公园进出唯一通道,与公交车、出租车抢道也是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黑车”之间的拉客宰客行为,也导致大量游客投诉,严重影响了樟木头乃至东莞的旅游形象。之前就出现过“黑车”司机和游客因为价格谈不拢,发生激烈争执的情况,为不影响其他市民游客的出游,公园只得多次报警,才得以平息风波。
护山16载 未获任何政府奖励补贴
为了保护这座青山并将其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森林公园,多年来,观音山公园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观音山进行了科学开放和适度开发,并先后建成了世界第一花岗岩石雕观音圣像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近40个。基本满足了广大游客吃、行、游、购、娱的消费需求。
另外,为使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公园投资数百万元购置各种监控设备、灭火器具及森林防火巡逻车;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实行全天候监控;投资数百万元用于护林防火、防病除虫、古树名木建档保护,并创立了中国首家古树博物馆,对游客和青少年免费开放,增强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先后被广东省林业局、旅游局评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被联合国相关组织评为“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7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尽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当地政府对此从未有过财政补贴及相关扶持。连东莞市政府“农村集体非经济林每年每亩可获得100元的生态补贴”这一林业惠民政策也从没有得到实施。
观音山建园之初,便开始了不断的创新摸索,试图寻找旅游发展新思路。几经探索,观音山选择了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搭建文化平台,夯实沉淀文化,从而塑造具有观音山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观音山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促进了观音山森林公园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的过渡,也对当地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在塑造品牌、提升旅游发展品位、加快发展转型方面,一直起着凝聚和催化景区升级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使观音山发展更有内涵。
2004年10月,首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隆重举行,并且提出了健康文化概念。自2004年起,观音山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观音山健康文化节”,7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以及“观音山杯游记征文创作大赛”“中国观音山诗歌节”“中国作家高峰论坛”“东莞万人登山节”“孝行天下——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行动”“万人相亲文化节”“观音文化节暨佛教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每年吸引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艺术家、作家、诗人等来到东莞,走进观音山,促进了旅游品牌的建设,探索出一种旅游发展新模式,为南粤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为泛珠三角地区旅游品牌的打造带来新的气息与活力。
多年以来,观音山健康文化节以其鲜明特色的主题、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搭建起一个“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促进文化进步、关注生态旅游发展、倡导健康生活、共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平台,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影响力。走出了具有特色的“观音山之路”。
2012年,东莞市为全面繁荣东莞文化精品创作,力争推出一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制定了《东莞市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暂行办法》,多年来,观音山公园一直不断按照标准做书面报告并上报到当地相关部门申请文化基金的扶持,但是一直都没有回音。
2014年4月,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注册并使用的商标,被广东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并颁发证书。
根据东府办【2013】127号《东莞市创建名牌奖励办法》第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并结合东府办【2015】20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东莞市人民政府应该对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所荣膺的《广东省著名商标》给予政府奖励,以体现政府对民营企业及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但是,这项支持目前也没有下文。
观音山公园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第五大佛教胜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对樟木头镇所做的贡献将不可估量。然而,景区周边现存的乱象不断,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治安案件高居不下,给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阻碍。
观音山护山16载,既有蓬勃发展的光辉时刻,也有诸多问题缠身的艰难困境。多年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就上述问题进行书面陈述,但这些函件均石沉大海。
(本文图片由观音山公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