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监利长江江豚保护区遭非法围垦
去年落成的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保护区,被非法围垦700余亩,官方多次制止无果,目前有了最新结果。
执法遇两难
承载着各方希望,2015年5月,湖北省监利县何王庙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江豚保护区)正式落成,可刚刚过去一年,就有企业在里面非法围垦筑堤,搞起了生态养殖与旅游开发。
被非法围垦的区域还在长江行洪区内,位于监利县上车镇和尺八镇交界处的长江故道北侧,当地人又称之何王庙故道。
资料显示,长江流经监利县境约168公里,历史上因自然溃口和人工裁弯,主航道变迁后留下三条故道。何王庙故道便是其中一条,全长约35公里。
农业部作为江豚保护主管机构,使何王庙江豚保护区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更加突出。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调查发现,官方早就发现了上述非法围垦行为,也下达过执法文书,但由于个中缘由复杂,一直难执行到位。
保护区内非法筑堤
何王庙长江故道水质清澈,岸边树木成荫,江滩上水草丰茂,每年春天,会有成片的紫云英花竞相盛开。
故道在冬天枯水季节时,上游入口因泥沙淤积,与长江主航道隔断,而夏季汛期来临,江水上涨会漫进故道,便形成重要的行洪区,对长江干堤的防汛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前,记者从监利县城南门进入长江干堤,在沿堤东行至何王庙长江故道途中,发现不少企业广告牌竖在路边,内容均为“生态旅游、种植、养殖、餐饮、渔业加工”,标示箭头指向江滩。
在长江干堤里程碑“江左607—604段”处,便是非法筑堤围堤的“湖北瑞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故道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所在地。
记者注意到,从长江干堤上有一条路直通围堤,围堤是新建成的,新鲜的土壤在太阳照晒下,有些发白,整个堤坝上,还没长出杂草和植被,只有一排新栽的桃树长势良好。
依据《防洪法》有关规定,在行洪河道内,不允许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而前述两家企业的施工指挥部也建在江滩上,指挥部由活动板房构成,上游则是被挖掘机挖出的几个数百米长的水塘,四周由堤坝围起。
据介绍,这些堤坝是在原有围堤基础上加宽、加高筑成的,最矮之处也加高了1米以上,堤坝外便是长江故道,也就是江豚保护区所在水域。
资料显示,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鲸类物种。2015年3月下旬,农业部联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在何王庙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
去年4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将何王庙江豚保护区,批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此前,包括农业部领导与中国科学院专家都亲临监利视察和指导保护区的建立工作。
权威信源说,何王庙江豚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长江江豚的正常生存繁衍,有利于何王庙长江故道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遗传性得以更好地保存,有利于实现长江中下游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与村委会签订合同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两家企业同属一个名叫刘瑞杨的商人,他接受采访时,承认围堤确实由其投资开发,“我是监利人,本来在深圳发展,先在华为集团做后勤食堂,后又从事餐饮,前几年回乡创业。”
据刘瑞杨介绍,早在2014初,自己就承包了何王庙江滩地块,准备搞养殖和旅游开发。实际上,这个时候江豚保护区已进入申报和筹建阶段。
刘瑞杨坦陈,其知道这里建立了江豚保护区,也正是看中了此处的旅游前景,但他拿到的建设手续,仅是和当地村委会签订的租赁合同。
记者采访发现,被围垦起来的区域分属两个村,都叫王巷村。一个为监利县朱河镇王巷村,一个是监利县尺八镇王巷村。
刘瑞杨与朱河镇王巷村委会签订的租赁合同显示,在该村围垦的面积为450亩,租期为20年,年租金2万元,总计40万元。
至于付款,双方约定在合同签订之日付10万元,2016年4月30日前付10万元,2024年4月30日前付20万元。截至今年4月30日,刘瑞杨共付了7万元。
朱河镇王巷村书记郑某说:“签订这份合同前,村委会将情况向朱河镇政府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并按镇领导的要求,由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监证盖章。”
尺八镇王巷村被围垦的江滩面积相对较少,该镇分管农业的方副书记称:“只有百亩左右,与刘瑞杨也没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口头协议,2014年收租金8000元,2015年收了18000元,总共收了28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王巷村的干部都强调,他们在发包时经过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那么,刘瑞杨公司非法围垦的江滩区域到底有多大面积?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监利分局水政执法大队长刘红称:“不精确的估计,有700余亩。”
执法软肋
值得一提的是,江豚保护区遭非法围垦后,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监利分局水政执法大队曾对其进行了制止。
大队长刘红表示,2015年6月12日,他们赶到现场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制止,同时下达了《行政违法行为告知书》《行政违法行为处罚书》等法律文书,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执行到位。
直到刘红所在单位,将情况反映给监利县河道局转呈县政府后,涉事乡镇责任人才被追责。
朱河镇宣传委员刘锋锐说,2015年12月30日,镇纪委在王巷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及开发商参加的会议,宣布开发商与村委会签订的合同违法、无效,终止履行。
该村村支书郑某被免职,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已收取的7万元租金退还。但刘瑞杨拒收这笔钱,暂由镇纪委保管。
尺八镇方副书记是王巷村的包村镇干部。他也表示,按上级要求,已在村里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开发商开会,对村干部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收取的28000元租金,被镇纪委冻结,如退还刘瑞杨不要,就作为江滩今后恢复原状的施工费用。”方副书记说。
另外,从记者现有的调查来看,此事还暴露出河道水政执法的软肋。
刘红也认可这一现实,他质疑道:“从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底,整整一年时间,为什么还是未能制止住非法围垦行为?主要是行政执法手段有限,无强制措施。”
据刘红透露:“河道局的真正管理权仅为长江大堤脚外延30米,对江滩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县政府牵头。”
但政府方面也未能在第一时间拿出结果。2015年7月,在监利县政府召开的沿江乡镇长江岸线保护使用协调会上,河道局负责人就此事进行过专项汇报,今年4月,他们又专门打了报告,但处理措施迟迟下不来。
对于管理部门的无奈,江豚保护区李姓负责人也有同感,“保护基地是去年5月成立的,目前只是由监利县下属的渔政港监管理总站抽5名工作人员暂管。”
李姓负责人说,非法筑堤围垸行为,他们不仅去制止过,也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可没任何效果,“江豚保护基地除了一个机构名称外,还没有任何执法方面的授权,有事时就向110报警。”
他更忧虑的是,不同规模破坏行洪区行为不止一起,“这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希望引起重视。”
迟到的追责
事实上,此事目前的确陷入两难境地。刘瑞杨说,在这个项目上,他已经陆续投资了400多万元,在保护区建立前就承包了江面养鱼。
此后,由于建立保护区,他才将水面腾出移到江滩上,而江滩也在保护区内,“我遭受的损失,现在也没赔偿到位。”
不过,官方为了建成江豚保护基地,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何王庙长江故道是继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自然保护区之后的第二个长江江豚迁地自然保护区。
目前该保护区水域面积有5万多亩,环境和水质优良,小型鱼类资源丰足,是世界上最适宜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水域,现蓄养着8头江豚。
为了更好保护江豚,3年多来,监利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拿出1000多万元,对保护区撤除网箱和渔民上岸转产转业给予补助,目的就是还长江江豚一个洁净安乐的家园。
国家有关部委在此事上,更是费尽周折。如,2012年底,这里先被农业部长江渔政管理办公室选定为新的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重点建设示范区。
一直到了去年3月份,4头来自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作为“建立者种群”才率先“入住”何王庙故道,经过8个月监测和观察后,另外4头长江江豚才“落户”于此。
同时,为保证何王庙江豚保护区的顺利开展,包括汇丰银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在内的机构,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监利县委宣传部就上述违法之事,向媒体出具了几条处理措施。
“一是湖北省水利厅设计院专家组已到监利现场勘查,就非法围垦对防洪、防汛的影响给予评估,评估报告正在进行中;二是监利县纪委、检察院牵头,对此事可能涉及的相关工作人员渎职和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三是根据评估报告,朱河、尺八、河道管理局组织机械,对已经实施的工程,恢复滩地原貌;四是公安部门、河道管理部门继续调查取证,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追究法律责任。”
刘瑞杨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追责固然重要,但来得太迟了点,要是早有人这么严格,就不会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