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学会应该扎根于基层服务群众

——专访吉林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黎海滨

 

  吉林省吉林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黎海滨在20098月上任以来,带领着吉林市法学会大踏步前进。

  尤其是在提出依法解决、依法救助、依法处理、依法问责解决信访维稳建议的同时,把依法教育作为基层法学会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市级政法工作的主要领导,黎海滨希望将吉林市法学会打造成一流的基层法学会,对这个目标的实现,他很有自信。

  为此,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黎海滨,以探究基层法学会建设工作的亮点、经验。

  记者:在您看来,基层法学会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黎海滨:我认为,首先就是要重视基础法学会的建设,充分发挥法学会在基层政法工作中的作用。

  从吉林市的经验来看,我们目前9个区县已经全部成立了法学会,并且达到“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专项经费”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法学会在基层的功能性。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吉林市各区县的落实情况还不错,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来说,我认为,基层法学会想要发挥作用,深入群众中去,主要应该分三方面来说。

  首先,应当注重法律实务研究工作。因为,我们法律专业人才是法学会独有的资源,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性。  

  为此,吉林市法学会多年来一直重视法律实务研究,仅2015年就组织了本会会员形成了150篇各类学术论文以及调研文章。

  我们对这些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奖活动,对于优秀的论文予以表彰、奖励,并在本会主办的《江城法学》上刊发。其中一篇文章还获得了第十届“东北法治论坛”一等奖。

  其次,应当重视法律宣传工作。对此,我们联合了当地的新闻媒体和吉林市政府网站,通过开设依法治市专栏,积极宣传报道我市依法治市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今年2月底,我们还和电视台联合录制了《法治江城》,该节目每周一期,通过聚焦社会热点事件与针对典型案例邀请专家学者与社会群众讨论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

  此外,我们还联合了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成立了市“双百”法制宣讲活动组委会,通过聘请知名法律教授和法学专家先后深入基层,共宣讲了20余场次。

  另外,我们还联合了市司法局等部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连续两年聘请外地专家学者举办六期“政府法治大讲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我们邀请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教授作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专题讲座和辅导,号召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00余人参加,普遍反映良好。

  最后,我们还举办了“法律六进”等活动,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学者、政法干部、政法干警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到各县(市)区、企业、学校和乡村田间地头,就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开展法治教育,有力推动了全民守法局面的形成。

  记者: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吉林市法学会做了哪些工作?

  黎海滨: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法学会工作的荣誉感与参与性。

  为此,市法学会作为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坚持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典型引导,参与制定并下发了法治建设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标准和考评方案,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名义命名表彰法治建设示范单位165个、法治建设先进个人70人,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机关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以“争创法治建设示范单位、争当法治建设先进个人”为主题的法治创建活动,增加评选“守法诚信企业”“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法治建设示范医院”三类法治建设示范单位,形成八大类法治建设示范单位、七大类“十佳”法治建设先进个人的表彰激励新机制。

  其实,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同样也十分重视。吉林市法学会在对于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为专业人才成长进步搭建有效平台的工作上投入精力一直很大,效果也十分显著。

  2015年,由吉林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法治建设七个“十佳”评选中,市、县两级法学会个人会员占60%以上。

  此外,为了增加会员们的参与感还成立了刑事、民商事和行政共31人的三个法律顾问专家组,专门帮助党委政府研究疑难复杂法律问题,为全市各项涉法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些活动都使得会员们的热情高涨,对于法学会工作十分支持。

  记者:多位中国法学会领导都曾多次表示,吉林市法学会法律服务工作开展得十分突出,能否介绍下对于此项工作的具体经验?

  黎海滨:我们一直把法律服务工作的建设视为法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我们有三点经验。

  一是推进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吉林市法学会组织相关会员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成立了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各县、区信访法律事务服务分中心,动员律师参与信访案件处理,化解矛盾纠纷。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2011年成立,属全国首创。几年来,市中心、各分中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763场,提供法律咨询4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892件,受理信访案件760件、成功化解641件,为推进平安江城、法治江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推进法律服务站建设。目前,我市已建立756个法律服务站,在全省数量居首,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拥有基层法律工作者853人。

  去年,我市基层法律服务站共进行专题讲座868场,解答法律咨询2.9万人次,代写各类法律文书1545份,帮助社区单位起草修改规章制度、法律文书等586件,调处矛盾纠纷1927件,提供法律援助1589件次。

  三是做好依法治访工作。我们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吉林市“五个依法”信访维稳工作要求,参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对违法上访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信访法治宣传工作手册》,组建了一支由202名执业律师会员和35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坚持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深入社区、村屯开展信访法治宣传教育,面对面地做信访人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开辟了解决缠访、闹访难题的新途径。

  2015年,仅基层法律服务站受理信访案件819件,研判梳理违法信访案件2312821人,依法教育2283人,教育转化1940人,息访88件,为实现我市信访秩序的根本好转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近几年来,法学会对于党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吉林市法学会在党组建设,尤其是如何加强党组织对于群团工作的领导指导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黎海滨:首先,重点抓好法学会班子建设。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适时调整法学会领导班子,会长均由市、县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另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法学法律业务精、工作积极性高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充实到法学会班子,市、县两级法学会班子结构更趋合理。

  此外,我们还先后组织市、县两级法学会班子成员参加了省法学会举办的培训班,参观了吉林省警示教育基地,通过这样的工作使市、县两级法学会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其次,积极推进法学会组建党组,认真贯彻省法学会七届三次理事会精神和省法学会工作要点要求,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法学会党组建设。

  我们在年初下发的市法学会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今年6月底前,市、县两级法学会要全部建立党组。市法学会组建党组的材料已报市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正在和市委组织部沟通、协调,文件正在审批中。各县(市、区)法学会也都在准备相关材料,积极筹备组建党组,争取尽快实现基层法学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