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法治智库合作机制建设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何毅 □胡乃全) 428日上午,河南省法学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法治智库合作机制建设座谈会”。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贾世民主持会议,河南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建中,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政法各单位分管调研(法规)工作的领导及研究室(法制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同志参加座谈会。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发挥河南省法治智库作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关于充分发挥河南省法治智库作用在地方法治建设中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的意见》提出了修改意见。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精神,充分发挥河南省法治智库在全面推进河南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经河南省法学会与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政法各单位会商,各单位就地方法治建设中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提出了合作调研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委托协作制度、互邀参加会议制度、互通信息资料制度、定期联系制度和专人负责制度七条意见。

  河南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院长助理王韶华表示,河南省法学会组建河南省法治智库意义重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一个重要举措。王韶华说,智库目前整合了省内外法学资源,纳入150余名法学法律界知名专家,但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主要是智库本身人员众多,比较松散,未有效形成合力,并且智库专家,尤其是知名专家发挥作用的渠道和途径不多。王韶华对此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智库的组织化建设,强化智库机制建设,智库定位要站在河南省的高度,对全省重大有影响的敏感案(事件)、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为实务部门提供建议和帮助,推进河南法治建设。

  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田效录建议,要加大法治智库的宣传,要让各单位、社会了解到智库中法学法律专家的学术研究领域;要加强法学会与各地市政府法制办的联系,要有一定的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智库专家作用,为地方重大改革、立法提供支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尹西明认为,《意见》所涉及的合作项目多且散,要具体明确合作事项;其次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内部机制要理顺;第三是要增加一些合作条件,比如专项经费的支持。

  河南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马中虎建议,智库要进行分类管理,吸纳行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等各个部门的人员进去,使其更全面。遇到重大敏感案(事)件,智库专家要积极发声,勇于发声,利用专家影响力和可信度对舆论进行引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陈晓景希望河南省法治智库中的专家能与高校建立有效的联系,并开展长期合作。

  河南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建中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各部门对省法学会的支持以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黄建中说,各部门要把法治智库当成各部门的法规处、研究室,把资源利用好。自20155月份河南省法治智库建立之后,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反复强调,要切实发挥好智库的智囊作用,为河南法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