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长安区法院巧借微信执结两起执行案

    本报讯(记者冯雷 □宗鹏程) 微信是当下最流行的即时聊天软件,近日,陕西西安长安区法院法官巧借微信顺利执结两起交通肇事纠纷案件,为申请人挽回近1万元经济损失。

    20091110日,被执行人杨某驾驶车辆在西弥线先后撞伤韩某、张某。该案经长安区法院审理,判决杨某分别赔偿韩某4961元、张某4984元。然而杨某一再失信,无奈韩某、张某只能先后向长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之初,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杨某邮寄送达了执行通知书,但因查无此人信件被退回。之后执行法官通过电话再次联系杨某,电话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后经询问申请人,得知杨某已离开西安去广东打工近1年,电话可能已经停机,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后该案执行法官无意中从手机通讯录中得知杨某的微信号,于是,执行法官向其发送了好友添加申请。在申请被通过后,执行法官通过微信不时督促杨某履行还款义务,同时告知其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通过在微信上20多天的“聊天”,被执行人杨某最终将赔偿款汇至长安区法院的执行账户,并将汇款凭证拍照,通过微信发给了执行法官。至此,一度陷入僵局的两起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两案顺利执结虽然具有偶然因素,但面对“人难找,财难查”的执行难状况,执行法官在绞尽脑汁与“老赖”周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新媒体手段,无疑将是突破执行难的有效有段。

(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