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公民成为“七五”普法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对“七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长达5年之久的第七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正式拉开了序幕,要以实施第七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为契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全民普法高潮,在新的起点全面推进普法工作。

  “七五”普法的启动,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公民生活的一件大事,与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是“七五”普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而不能只做旁观者。

  全民普法是一项中国特色的法律普及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一大创举。全民普法的目标就是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权益要靠法治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心已经由立法转向执法、司法和普法,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将成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长期重大任务。法治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尊重法律权威,提升全民法律素质。

  全民普法已经开展30年了。自1986年“一五”普法正式展开,5年一周期的全民普法活动一直持续推进到今天。30年过去了,经过65年的普法工作,我国的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真正做到全社会都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依然任重道远。从这个角度讲,全民普法没有终点,要坚持打持久战,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七五”普法规划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和建设。规划既注重了法律常识的普及,同时更强调了法治文化的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文化作品评奖内容,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七五”普法规划在普法对象上更加突出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这两大重点。规划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同时着重指出,“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普法工作必须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体,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依法治国才会真正落到实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法治宣传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把青少年普法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全面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引导他们做懂法守法信法的合格公民。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健全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规划提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行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可以避免普法责任虚化,有利于普法工作的真正落实。

  全民普法,不仅仅满足于普及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和培育法治文化,努力形成自觉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氛围。把尊崇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全体公民的血脉之中,融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融入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也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尊重权利和遵守法律为荣,以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律为耻。

  全民普法需要全民参与,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对普法工作的参与度,打好“大普法”这张王牌。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讲,法治宣传是一项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具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性和社会动员性。离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普法工作将寸步难行。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的作用和新媒体的优势,大力扶持民间公益性普法组织。近年来,非政府组织(NGO)、媒体、高校、社区乃至个人组建的民间普法热线、普法工作室、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和法律服务网、普法志愿队等等公益性普法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同时,民间公益性法治宣传大多面临资金短缺、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扶持。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推出后首个普法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每个公民都应成为“七五”普法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期待“七五”普法更上一层楼,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