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专家热议商事制度改革如何助力“十三五”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37日晚,由《民主与法制时报》和搜狐网主办,小微律政、律媒百人会、蓝媒汇联合主办的“商事制度改革:应对经济下行的特殊支撑”两会委员代表座谈会,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企业界、学界的相关人士对此话题展开讨论。

商事制度改革是系统工程

  在座谈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给出了近年来长沙市政府改革的成绩单。

  据何寄华介绍,2015年长沙市新增商事主体10.9万户,60%集中在互联网、文化创业产业和咨询服务行业;两年来新增就业人数14万人以上;企业办理证照时间缩短至2.5天,少缴各项费用2.8亿元……

  何寄华表示,“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这些硬邦邦的数字足以说明政府在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方面作出的尝试与努力,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减轻负担、为群众提供就业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项改革的确是一篇非常难的、系统的大文章,它不仅涉及如何规范管理制度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政府要如何转变管理的理念与观念。

  据何寄华介绍,从2014年开始,长沙市就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稳步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一证一码到公司注册制度的放宽,再到注册资本的认缴制等等方面。

  尤其是在国家与群众比较关注的简政放权的问题上,长沙市政府进行了多项改革措施。

  据何寄华透露,去年长沙市政府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就缩减了58%之多,此外,在行政审批时限上缩短了52%,极大地节约了百姓的办事成本以及办事效率。

  “可以说,我们在搞活市场经济、服务民政方面已经给百姓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知足,未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何寄华说。

  何寄华表示,商事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顶层设计。要不断完善、研究使之与市场发展相配套,要通过不断跟进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种部门审批权力进行限制。

  为此,何寄华建议,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研究商事制度主体的准入制度,建立一个合理的流程,还应该从法律、制度方面进行摸索,看看能不能有效地整合和合并,尽量缩短行政审批的时间。此外,行政部门还要加强监管,加大抽查、检查力度,让违法企业一旦违法处处受限,以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最后,何寄华表示,“政府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就是要让商事制度主体自己努力地适应市场的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商事行为,依法经营。”

行政监管理念应继续扭转

  全国人大代表、鼎泰集团董事长王馨从一名打工妹成长为一家大型非公企业领导者,经历过创业大潮洗礼的她对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有切身体会,感触良多。

  “以我所在的河南南阳来说,政府2015年取消下放了56项行政审批项目,此外,南阳市在河南省还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以前在南阳投资办企业,办理工商税务证照可能需要一个月,现在最快的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完了,大大提高了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

  但是,她认为政府在企业诚信方面的监管还是不够,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企业的信誉一直都是一个金字招牌,而在目前的环境中,许多企业还是难以做到真正的诚信,因此她呼吁,应该继续大力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监管,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王馨的看法,小微律政CEO王芬表示赞同。作为一个专门的小微企业服务者来说,她认为,目前企业缺乏诚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者对于法律、财务、工商等知识的欠缺。

  在她的日常工作中会经常发现,许多创业者除了对于业务本身之外可谓一无所知,尤其是在如何控制企业风险以及企业权益如何保障方面更是欠缺,也正是因为此,小微律政一直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希望能为中小创业者提供一份法律保障,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则认为,政府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办企业更容易了,市场主体的确在快速增长,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行政机关的理念,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契合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韩德云表示,之所以说理念正在转变,是因为之前行政机关长期以来以监管为主要的目标、方向,导致行政部门臃肿、效率低,也影响了市场的活力。商事制度改革是希望借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改变行政机关的臃肿、低效率。

 “政府对于商事制度理念的改革应该继续转变。”韩德云说,政府部门从商事制度改革角度来讲,从事前监管变成事后监管,本质上还离不开两个字——监管。这种监管的理念,现在在准入制度改革当中究竟得到了多大改变,还需要一个时期的评判。

  他举例说,比如名称改革,现在就是一个妨碍企业市场准入的不利因素。“取什么名字,企业名称究竟是字号在前还是地域在前,现在居然是需要工商核准的,这十分不可思议。仅从名称核准的程序上来说,就体现了非常浓厚、非常落后的的监管意识、控制意识,这也是制度层面下一步要解决的事,如果这种理念不能扭转,改革很难继续推进下去。”

    

为市场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王涌表示,商事制度在学理上包含的面非常广泛,而在过去几年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商事登记,还有一个是信用制度。

  王涌认为,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进行的改革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核心改革,还有一个层面是基础性改革。核心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制度改革,至于基础性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包括现在谈论的商事登记、商事信用。

  “相对于基础性改革层面而言,核心改革难度是非常大的,很难一下在很短时间之内见成效,反而基础性改革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当中,商事制度改革能成为我国改革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的原因。”王涌说。

  王涌表示,虽说我国目前商事制度的改革还暂时停留在基础性阶段,但也不能忽略它的成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年当中,商事制度改革给GDP贡献的比例是0.4%,这个比例是很大的。如果说GDP是几十万亿,0.4%就是几千亿人民币。”王涌说。

  王涌表示,根据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次的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过去政府所做的还没有完全释放市场空间。

  因此,王涌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形势处在相对比较严峻的状态,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改革我们可以让市场释放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即使在核心改革还没有最终完成之前,依然可以释放出很大的空间。如果政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改革点,为创业市场能够提供充分的条件,全民创业、全民创新能够获得政府方面的扶持,是可能释放出更大空间的,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