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费“涨价”并非消弭“号贩子”良方
3月5日,在全国政协医疗卫生界别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分析了热门的“号贩子”问题,指出“号贩子”问题根本在于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建议提高挂号费诊疗费用,降低药费检查费,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由民众“看病难”衍生出的“号贩子”现象由来已久,姑娘“一声吼”让“一号难求”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社会焦点。纵观刘玉村委员为此给出的分析与建议,的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许多网友看来,却不无“看对了病症却开错了药方”的偏颇与忧虑:挂号费“涨价”果真能够“摆平”号贩子问题吗?
诚然,“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当属导致包括“挂号难”在内的诸多医疗难题的根本症结,但却并非诱发号贩子猖獗的直接原因。医疗资源平衡固然有破题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功效,但要达成这种“平衡”状态却不能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君不见,教育资源平衡的知易行难和多年医疗改革的成效平平?靠医疗资源平衡破解“号贩子”积弊,显然难脱民众“远水难解近渴”的焦虑。
用“涨价”治“号贩子”的药方,或缘自“物以稀为贵”的思维支撑,但这种以靠价格杠杆调节供需的市场规律去把脉医疗问题的做法却未必妥当,毕竟到医院就医不同于去超市买菜,老百姓恐难以拥有“啥贵不吃啥”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即使面对价格高企的挂号费,该看的病还是要看,该找的名医还是要找,否则,又该如何解释号贩子将300元的专家号炒至4500元依旧不愁出手?
“号贩子”怪象亟待治理,包括“承认医生价值”、实行“分级诊疗”、平衡医疗资源等在内的医改更势在必行,两者均事关百姓福祉,当属刻不容缓,期待相向而行、标本兼治,早日照进现实,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