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入有境 服务无境
——记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窗口女警
新春佳节,喜气洋洋。然而,在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工作在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岗位上的一群以“90后”为主体的女民警和辅警们,仍每天坚守在办证窗口,她们从腊月二十忙碌到大年三十,又从正月初五忙碌到正月十三,面带微笑为假日前来办证的群众热情服务。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后,是出入境窗口办证的高峰期。从去年腊月二十以来,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办证大厅日接待群众均达500人次以上。为满足服务群众需要,坚守在办证窗口的5位女民(辅)警,每天中午都是吃盒饭,有时晚上要加班到11点。
女民警徐丹出生于1990年,去年腊月二十,正值办证高峰期,她出生才5个月的女儿突然咳嗽不止,经当地医院治疗,仍不见好转,急需转院医治。望着大厅门外排着长队的办证百姓,她实在不忍心向领导请假,而她的丈夫也正在单位抽不开身。她只好让公公婆婆带着孩子前往江西九江看病。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把焦急埋藏在心底,一头扎进工作之中。直到腊月廿七下午,在同事们一再催促下,她才跟丈夫开车前往九江探望女儿,当晚又匆匆返回,第二天准时出现在窗口岗位上。
“不是我不心疼孩子,但这个时候,实在是抽不开身;如果我请假了,其他窗口的压力不就更大了……”面对采访,徐丹如是说。
石婷也是一位“90后”女民警,去年腊月廿八患上严重感冒后,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正月初五,在身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她主动要求加班,给急需外出的人员办理证件。正月初七上午,正在忙碌的她突然剧烈呕吐起来,差点儿晕倒在地。领导和同事劝她回家休息,但她仍坚守在窗口,且坚持到晚上8点才回家。在此后的每天上午和下午,人们都会看到石婷的婆婆端着热气腾腾的姜汤来到她的单位,让她喝下。晚上下班后,婆婆又将烧好的生姜水端给她泡脚……
窗口工作,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窗口女警们每受理一起办证业务,都要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核对申请对象填写的表格内容是否正确,审核相关证件的复印件是否与原件一致,对人像进行比对,录入人员信息资料,采集核验指纹等等,共十几项,每一项都不能少,且容不得一点马虎。每天下来,窗口女警们都忙得晕头转向,腰酸背痛。
在前台负责接待的女辅警沈丹、安美荣,更是忙得团团转,接受群众咨询、指导群众填写表格给群众发放出入境证件……两人忙碌的身影,在拥挤的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
出生于1974年的李红霞是窗口女警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由于常年伏案,她落下了腰椎的毛病。春节期间连续加班,有时一天下来,她的腰疼得钻心,晚上还失眠。
据介绍,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女警们默默约定,尽量控制饮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为避免干扰,她们将手机设置为静音,家人朋友的来电和信息都来不及接听和翻看,由此引出了诸多不必要的误会。
一次,一位从外地回来的老同学打电话约李红霞聚会,电话没人接,发信息没人回,对方生气了,晚上李红霞回电话时,这位老同学一改往日的温情,劈头盖脸地狠狠数落了她一顿,弄清原委后又连连赔礼道歉……
“有时网络中断,等急了的群众就怨言不断,指责办证民警动作太慢,甚至伴随着吵闹声,但我们的窗口民警或是耐心解释,或是一笑了之。”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王军介绍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窗口女警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她们通过自己的耐心服务、真诚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少群众被她们热忱为民的精神所感染。在武汉一所高校读研究生的刘某,得知未能排上号的胡某明天要返校上课后,主动将自己的排号让给了他。在刘某的帮助下,胡某终于办理了出入境手续,而刘某又要等到明天排号。
据宿松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首席代表石瑜介绍,从2016年2月1日以来,宿松公安出入境窗口共办理出入境证件3100个,创历史新高,1600名在春节期间急需外出的人员都如愿办理了出入境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