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五大亮点”成焦点
1月23日至1月31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两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1月25日上午,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就百姓关注的治理雾霾、解决城市病、加快城镇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规划,并描绘出了河南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10亿专项资金治雾霾
近两年,河南郑州等地空气质量连续多次全国倒数,其中郑州市于2015年7月被环保部约谈。为此,河南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仅2015年就完成1147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淘汰60万吨焦炭、72万千万电力等落后产能任务;并淘汰了38.4万辆黄标车。
1月25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谢伏瞻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6年,河南将安排省级10亿元雾霾治理资金,以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
今年针对群众所关注的空气雾霾问题,谢伏瞻说,2016年,河南将突出抓好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替代,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中,2016年省级安排10亿元雾霾治理资金,支持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力争郑州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加速解决“城市病”
在2016年重点工作中,谢伏瞻说,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解决“城市病”,增强城市宜居性。
推进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垃圾处理和公厕建设、供暖工程、生活饮水提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扩容、排水排涝和雨污分流、管道燃气延伸等工程,加强道路交通和停车场建设。
此外,在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问题上,谢伏瞻称,改进城市管理,启动城市执法提质改革,实施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3年行动计划,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1月26日上午9时,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琼表示,2016年要全面完成省里提出的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公路3.8万公里。对新近搬迁的贫困村移民村黄河移民滩区搬迁的示范区,至少打通一条出口路。
“2018年,全省省定的6000个贫困村要实现交通运输指标方面的脱贫。十三五期间,要拿1300个亿来进行农村扶贫。”她说。
今年,河南省有一个519公里高速公路的开工项目正在准备调整规划,其中有一个尧栾西,从西峡延到淅川,从淅川接上十堰武当山。张琼称,该项目成本非常高昂,每公里1.2亿元至1.3亿元,三四十年也收不回成本。但考虑到对豫西北人民意义重大,今年要启动这一条路。
另外是河南智慧交通模式启动,市民手里拿一张卡,根据网络给予的信息,可以在一片云上找到自己的行车路线。有了这个智慧交通模式,堵车会相应缓解。
取消医院行政级别缓解看病难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就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消医院行政级别,让懂医院管理的人办医院、当院长。1月27日,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马保根在周口代表团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发表审议意见。
马保根说,看病贵、看病难当前仍为群众所诟病。解决看病难,政府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提高县域医疗水平,二是加快分级诊疗进程,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解决住院难,需将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少不需住院而为报销设法住院的压力。解决看病贵,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医药及医用耗材的采购方式,把虚高价格降下来;二是改变当前的预额总付的支付方式,实行按病种收费,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还需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取消现在的医院行政级别,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他说,现在想当院长的人很多,会当的不多,能够干好的更少。那么,就应该让懂医院管理的人干院长,让懂医院管理的人办医院,不要行政级别,而以技术职称制度来弥补和完善薪酬制度。
另外,还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大力发展民营医院,推进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引进医疗质量和服务竞争机制。
创建一流大学
“教育公平”是河南省每年两会的老话题,户籍大省河南至今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没有985院校。1月24日,在河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王立群说:“河南有一亿人口,却没有相配套的大学,对于河南的学子来说太吃亏了,国家应给河南高等教育更大的扶持。”
王立群认为,河南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但不能光让河南做粮仓,国家应该对做出巨大贡献的省份给予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扶持。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诚身也在两会期间表示,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不能再次失去机会,应强力推进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朱诚身建议,以一流学科为牵引,深入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根据国务院《总体方案》要求,研究出台河南省专门工作方案,突破传统路径,采取特殊措施,将郑大等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并力争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这些在河南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报告称,2016年河南要加强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高校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郑州大学等高校创建一流大学,推进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省属本科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再提高400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完善助学体系,努力让河南学子接受优质教育。
审议通过《河南省地方立法条例》
2001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程序规定》以规范地方立法程序。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新修订《立法法》精神,去年9月,该法迎来实施14年后的首次全面修订。
最初,修订草案名称拟为《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草案)》。而11月接受省人大常委会二审时,名称拟变化为《河南省地方立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少锋介绍称,条例(草案)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的专门批阅和指导。
1月28日,在《条例(草案)》提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时,河南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对《条例(草案)》作了说明。蒋笃运称:“《条例(草案)》侧重于从立法程序上对我省地方立法活动进行规范,内容延展至地方立法的全过程、各环节,是一部系统规范全省地方立法的综合性法规。”
2015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按照《立法法》的规定,赋予河南省15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样,须由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地方性法规的市,由原来的郑州、洛阳两个增加到17个。
蒋笃运称,《条例(草案)》对审查批准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程序进行了系统性的完善,明确对设区的市报批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并对设区的市报批的地方性法规“抵触”情形作了界定。
此外,《条例(草案)》修改了对设区的市报批的地方性法规的处理制度,完善了表决的方式和程序,对报批的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同上位法是否抵触争议较大的,可以进行个别条款单独表决。
1月31日下午,《河南省地方立法条例》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