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疏通社区道路微循环破解堵乱难题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年来,交通拥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突出问题。为打赢治堵工作攻坚战,北京市公安局采取多警种参与,进一步疏通社区道路微循环,全力破解社区街巷堵乱难题。216日,记者从北京公安局获悉,市交管局224名支援警力入社区疏通微循环,截至目前,开展整治70余次、清理僵尸车280余辆。

224名交通专员

投入168个派出所

  224名支援警力投入168个受援派出所,与受援派出所主管所长捆绑工作,围绕区域“治乱”“治堵”重点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区域综合治理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管局支援民警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逐一与受援派出所主管所长、管片民警建立了联系卡,实地走访辖区主要道路、小区、街道,熟悉社区治安交通特点。并通过参加派出所工作例会、联勤执法、专题会议等形式,进一步系统地了解派出所对管界静态秩序管理情况以及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224名交通专员以派出所为单位,以缓堵工作为中心,联合属地政府、派出所、交通大队,紧盯重要场所、主要大街,按照“小、快、灵”的思路,深入查找、分析管界内“秩序乱点”“交通堵点”的主要成因和突出问题,在两周内提出了168条有针对性的治乱疏堵的计策和办法。交管局工作专班按照“大队干部实名承包”的形式,建立治理工作账单,全面推开支援社区警务实战工作。

  截至1月下旬,交管局支援警力与受援派出所联合交通大队共开展秩序综合整治70余次,纠正、处罚违法停车57500余起,打击涉牌违法1900余起,清理僵尸车280余辆,打击非法运营黑摩的30余辆;共排查辖区交通设施缺失等隐患问题90余处,治理交通安全隐患20余处。

  

精准施策集中破解

停车致堵难题

  自北京市公安局部署缓堵工作以来,交管局西城支队西四大队立足辖区“居民密集、道路狭窄、路网交织”的实际特点,深化多警联动、社会共治,通过“逐点逐路”排查群众出行不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实施“严格管理、精细攻坚”,有效减少了“因乱致堵”问题。去年11月以来,北京西城支队西四大队管界事故报警同比下降了27%,拥堵报警同比下降了62%

  此外,围绕故宫北门、地安门大街、积水潭地铁口等辖区情况复杂路段,西四大队与街道、治安等部门成立了联合执法小分队,制定联合整治方案,逐一实施挂账治理。截至目前,共组织集中行动10余次,出动整治力量150人次,整治点位10余处,做到了出重拳、有声势、见实效。缓堵行动以来,共现场处罚违法7900余起,同比提升了87%;处罚4类严重违法440余起,同比提升了4.3倍。结合春运交通特点,为巩固工作成效,西四大队专门安排民警和协管员,在早7时至晚23时,对整治后的乱点和严管大街实施专班驻守管控,并协调属地街道派出保安力量进行24小时支援看护,防止秩序问题反弹。

  另外,以柳荫街、荷花市场、鼓楼西大街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道路为突破口,针对违法停车引发拥堵问题,积极争取辖区街道和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告知单、居委会座谈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作措施,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及时完善交通设施,压缩违法空间,先后在鼓楼西大街、柳荫街等街道加装护栏2250余米,完善禁停标志10余面,并在全路段施划了禁停标线,在重点时段部署了执勤力量,共处罚违法停车80余起,清拖车140余辆,贴条330余张。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相关街道,开放了恭王府收费停车场、西四北二条商务写字楼、西四北八条待迁工地等9处停车资源、137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供需矛盾,杜绝了占路违法停车问题。

  针对辖区内“群众家门口的拥堵”问题,特别是针对社区胡同通行不畅问题突出的“西四北一至八条街区”,西四大队会同福绥境派出所、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缓堵“样板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并建立了每周会商机制。期间,多次组织对社区胡同通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派出所每日出动巡逻车,配合大队开展联合执法,先后查处店外经营3起、占路施工4起、违法停车20余起。同时,针对居民用自行车、旧沙发等非法占用车位的情况,北京警方采取入户谈话方式进行引导,对拒不清移的,联合城管、治安等进行了清理,提升社区胡同微循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