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城法院发布司法确认案件审理经验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日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向社会公布小额诉讼审判庭司法确认案件审理经验暨《小额诉讼审判庭调确白皮书》发布会。
据北京西城法院小额诉讼庭庭长杨淑云介绍,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提出了小额诉讼程序。西城法院率先正式启动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建立了小额诉讼审判庭,审理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很多司法确认程序的案子,因其涉案标的小,解决耗时短,在小额诉讼庭一并解决。“耗时短,手续少,还免费,对符合条件的案子来说,走司法确认程序无疑是最佳选择。”杨庭长介绍道。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西城法院共受理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1203件,其中,小额诉讼庭就承担了480件,近40%。这个设置在西城法院立案大厅、用透明法庭办公的审判庭,是西城法院2012年根据新民诉法建立的小额诉讼审判专业庭,高效、便民、透明、公开的办公理念,使得小额诉讼庭对于审理司法确认案件具有先天优势。
据介绍,小额诉讼庭受理的司法确认案件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类、继承类、债权债务类、侵权类案件四种。其中,以继承类纠纷最多,占到所有司法确认案件的90%。究其原因,司法确认不仅省去诉讼程序中的鉴定、公告、送达、开庭等环节,极大地简化了程序,还免收诉讼费,这对于继承纠纷尤其是涉及房产继承的案件而言,省去了不少费用。
一般而言,选择了司法确认程序,从提交确认申请到拿到生效的调解协议,一共历时3天并且免费,优势不言而喻。“继承类案件的当事人之间往往具有亲属关系,能通过调解和司法确认,在不损害亲情的前提下实现遗产分割,达到情理法的交融,也是这种类型案件愿意选择司法确认程序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额诉讼庭副庭长刘喆法官补充道。
据小额诉讼庭副庭长田志鹏介绍,2015年小额诉讼庭准予申请的案件比例达到97%,未能通过的申请主要原因集中于标的物存在瑕疵、申请人身份存在瑕疵、虚假确认及受理不适宜确认事项等四种情形。由于调解组织在调解过程中更注重缓和各方矛盾,对证据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有时会出现标的物已被查封、扣押,或申请人签名是他人代签、不是真实意思表示,以及一些申请人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共同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对此,西城法院小额诉讼庭经充分调研,制作了《小额诉讼审判庭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白皮书》,并将走进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宣讲,以审判实践经验为调确案件提供指导和借鉴,为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性发展提供助力。
“为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我院与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绿色通道,方便群众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不仅为群众带来便利,也节约了审判资源,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促进了社会和谐,实现了人民、法院、社会各方的共赢。”西城法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李艳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