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北京户口的N种途径

    北京户口,被一些人认为是全中国最值钱的户口,历来是身份、福利,以至于幸福感、安全感的象征。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接近18万外地人获得北京户口,获得北京户口的路虽多,但条条不易。

 

  为了孩子的一纸北京户口,李义前后折腾了5年。

  这5年里,他读了MBA,放弃了高薪的律师工作转入某企业打工,仍然没有答案。

  他最近又在托各种关系,试图从黑市获取一个进京指标,中介报价70万元,这个价格令他忘而却步。

  “为了孩子上学,我这几年天天奔波着,已经身心俱疲,或许真的该离开了。”李义无奈地说。

  其实,像李义这样的无奈,在北京并非孤立,而是所有北漂人心中无法回避的“痛点”。

  在中国,最难获取户口的城市或许就是北京。

  在过去10多年里,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数已经从2003年的300万攀升到了800万人(2003-2014年),但平均每年只有18万左右外地户籍人口能够挤过这座艰难的独木桥。

  目前有机会落户北京的主要有这么几类人:应届毕业生、军人、工作调动或者安置到北京的公务员、来京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来京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地来京投资开办私营企业的创业者以及随亲属入京群体(配偶、子女和父母)。

  但是,无论哪种途径,对想要获得户口的北漂人来说无疑都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应届生留京:越来越难

  纵观众多的获取北京户口的方式,应届生毕业留京应该是一个较为普遍而又比较主流的方式。

  通常来说,就是通过拿到留京指标而获取户口。

  所谓留京指标是指,北京市教委下发到高校的一定比例的京外生源数字,一般由学校按综合测评排名情况择优留京。

  当然,一名应届毕业生拿到留京指标并不意味着就会顺利拿到北京户口,如果想在京落户,还需要由用人单位向北京市人事局申请的招聘京外生源统招应届毕业生的进京指标。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毕业生才能最终在京落户。

  这项制度其实由来已久,可以上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一直以来也是广大学子留京的主要渠道。

  但是,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这项留京获取户口的途径近些年来也变得越来越难。

  比如,2005年是应届毕业生进京的高峰年,约为2万人。此后北京陆续调整应届生进京数量,到2008年已经减至1.5万人。2014年进京指标与2013年基本持平,约1万人。在2015年初北京两会的政务咨询会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曾经表示,这个数字以后会进一步“趋紧”。   

  李义起初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京,为此他才读的北京某高校的MBA

  在李义毕业的2013年,,为了获取一个进京指标他应聘了北京某企业。

  而就在这时,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个硬性规定,彻底破灭了李义的留京梦,该规定明确,留京的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时年31岁的李义对此哭笑不得。

  因为,为了留京,李义与用人单位签了一份5年的用人合同,如果违约李义将会面临巨额的违约金罚则,而政策的改变又让李义的户口梦破灭。

  像李义签订这样的“卖身契”,在北京拥有进京指标的各企业中并不少见,由于进京指标的稀缺,加之政府政策扶持许多特殊产业的原因,导致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待遇不是十分丰厚的企业只能因此来吸引“人才”。为了留住人才只能通过签订十分苛刻的合同来留住他们,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也造就了李义的悲剧。

投资落户:比移民还难

  除了向李义这样企图通过能力来获得北京户口的方式,在北京其实还有一种更土豪的方式来获得户口,只不过这样的方式代价仍然很大。

  早在1997年,北京市就曾推出了《北京市郊区小城镇建设试点城镇户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及其实施细则规定。

  在该规定中,就曾明确写明外籍人员在北京投资买房获取户口的途径,但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在试点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外地人员;其二,要在试点城镇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其三,受聘于试点城镇企事业单位有突出贡献的具有专业职称的科技、教育、管理等人才。

  而其中的第二条,关于投资的规定是指:外地人员在北京郊区指定的小城镇投资25万元至50万元不等,再在当地购买一套房子,就能拿到这个城镇的户口。

  这给当时很多“北漂”开启了希望之门,私营企业主老刘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老刘就在北京西三旗地区从事钢材生意,当时他刚生孩子不久。为了给孩子弄一个北京户口,他就开始四处打听如何买房落户,当他发现自己符合条件时,欣喜不已。

  当他费了许多力气,买房并办好申请手续之后才发现,他想得太简单了。

  老刘至今能清晰记得他去申请落户时的场景,“当时的队伍一直排到了乡政府门外,我前边有上千人申请,而每年镇上只有200多个指标,没人没关系根本没戏,只能排队。”

  就这样,等待落户的指标队伍一排就是5年。

  5年后,老刘发现,就在这排队的5年中,投资落户的门槛越来越高,直至他的情况不能满足要求,被队伍“排”了出来。

  对此,老刘至今仍耿耿于怀,坚定地认为被政府“忽悠”了。

  的确,在北京设立投资落户的制度后,投资落户的门槛就一直在提高,从一开始的看投资额,到看纳税额再到看提供了多少投资机会,门槛的提高速度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据了解,在2001年时,朝阳、西城等中心城区投资落户的要求就已经提高为企业连续三年每年纳税在80万元以上,或者近3年总纳税额在300万元以上。

  在2012年,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企业高管投资落户条件更是提高到在京固定投资3000万元以上,或连续两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

  如今,投资落户的通道已经十分拥堵,一些北京市属机构的落户数一年也就几十个。

  2013年,北京市投资促进局仅为14名在京投资企业高管及家属共45人办理了北京市常住户口。

  而老刘的经营情况早已被排除在外,他只能安排孩子回老家读书了。

  与此对应的是,2014年美国移民局推出的EB-5签证,最低的投资要求是50万美元,尽管也有着一些限制条件,但就获取难度来讲,还是要低于北京户口。

  获得北京户口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移民。  

亲属落户:

最简便又最现实的选择

  其实,除了以上两种办法,在北京获取户口最简单的方式可能就是结婚或者挂靠亲属。 

  按照北京有关落户制度的规定,夫妻双方有一方在京拥有常住户口的配偶是可以办理北京户口的。但是,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要求是:申请人为外省市无业人员或农业户口,年满45周岁;结婚需满10年;被投靠人是本市非农业户口;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这样的规定,也使得许多“假结婚”的情况存在,近几年,北京各法院都有因为假结婚而诉讼的案件,令人哭笑不得。

  此外,如果你在京打拼并取得北京户口,理论上,父母退休后也可以把户口迁到北京。离休、退休人员投靠子女进京入非农业户口的要求包括:夫妻均达到离、退休年龄并同时提出申请(干部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工人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申请人已达到离休、退休年龄,并办理离、退休手续;申请人在外省、市(县)无子女。

  还有就是,靠亲属,或者符合一些政策。比如父母中有一方曾是知青,离退休老人投靠子女,父母由北京到青藏高原地区工作、父母从事地质勘探等野外流动性较大工作、夫妻投靠办理在京入非农业户口等等,但条件限制都相当严格。

  值得一提的是,200387日以后出生的婴儿,只要父母有一方在北京,就可以随父或随母登记北京户口,但必须有北京的住房证明。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在郊区买房,把市里的户口迁到郊区,再把孩子户口转进来。也可利用解决夫妻分居的政策,曲线解决孩子的户口,但门槛也不低。

  此外考博也是一条出路,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博士生毕业可以直接解决配偶的户口调京。

特殊人才落户:凤毛麟角

  如果你不是应届生,也不是土豪更没有北京亲属,想要落户北京其实也有办法,只不过难度仍然不小,甚至可以说比中彩票的概率还小,这条路就是特殊人才引进。

  比如军转干部,如果你入伍前户口就在北京,退伍、转业后户口一般都能回到北京。

  但入伍前户口不在北京的转业军人,要在北京落户,有许多具体规定:比如说配偶在结婚前就有北京户口,或者结婚随军后拥有北京户口4年,本人的级别到达规定的要求,或者功勋卓著等等。

  还有就是入选千人计划等的高端人才,从2008年开始,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计划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到20127月,“千人计划”共引进各种高端人才2200余名。这些高端人才落户后,配偶和孩子也可以一起落户,所以资格审查非常严格。

  简单说来,要作为学术人才落户,你必须是非常牛的学霸。

  除了以上常规手段,还有比较特殊的就是见义勇为,也可能会拿到北京户口。1997年,在宣武区东滨河路某银行,保安员杨晓东勇斗持枪抢劫银行歹徒,挽回国家财产100万元,被批准户口进京;2001年,保安员、北京市劳动模范马京敏,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户口被批准进京;2005年,隶属内保局的保安员王洪娥因见义勇为而获得北京市户口。但这种概率比中500万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