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法”为百姓保驾护航

  进入12月,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涉及售卖假药、安全生产、流浪儿童寄养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有多部“新法”修订、实施,其中不乏一些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新《环保法》:关注生存环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的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早上起来一拉窗帘以为我瞎了呢。”

  多地pm2.5指数爆表,人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笑话的背后,更多透露出人们对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无奈。

  近年来,环保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20151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中,法律条文从原来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新环保法实施后,各地陆续开出首张罚单。120日,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因违法排污拒不改正,被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开出新《环保法》实施后该市第一例按日计罚行政处罚决定书,共罚款110万。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范围内实施按日连续处罚400余件,罚款数额达3亿多元。前7个月,全国范围内实施查封、扣押共2065件,实施限产、停产共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共92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863件。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法》确立了损害担责的原则,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有助于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新《广告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XX产品,全国销量冠军!”“XX采用世界顶级技术,给你不一样的体验!”类似的广告语出现在电视上、广播中、路边广告牌上并不少见,但是,今后,这些夸张的广告语将会被视为违法。

  420日至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告法》,并于201591日起施行。这是广告法实施20年来首次修订,堪称“史上最严”的处罚尺度震动了整个广告圈。“产品好到违反广告法”一时间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这是中国移动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最近,律师何干林就因这一宣传语涉嫌违反新广告法的虚假宣传为由,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按手机购买价格三倍赔偿其20574元。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被起诉之后,中国移动官网已经撤下该宣传语。

  互通国际传播集团创意总监董毅告诉记者,广告是品牌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手段,目的是让消费者更加便利、快捷地了解产品信息,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一些企业为了快速获取利益,发布虚假广告,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手段,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也对消费者利益受损。

  “以互通国际传播集团为例,一个品牌建设就像储蓄一样,需要持续不断的正向投入,品牌才能建立起来,总想着虚假过度宣传,一夜成名,不仅伤害消费者利益,也会透支客户的品牌资产。”董毅说。

  他认为,新《广告法》明确了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形态,新增了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新增了互联网广告应一键关停,电子邮件未经同意不能发送等内容,提升了广告法的可操作性,对遏制虚假广告,净化广告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新《食品安全法》: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毒西瓜”“毒豆芽”的新闻屡见报端,反映出食品安全的形势严峻,亟待治理整顿。

  为了更好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154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并于201510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表示,新《食品安全法》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除了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之外,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在北京工作的周小姐因为喜爱美食和厨艺,就在一家以销售自制美食为主的网络平台上开了一家店,专门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各种美食,生意还不错。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后,根据规定,平台要求所有的经营者都需要进行实名制验证。

  “刚开始觉得挺麻烦的,要实名,还要提交健康证。”周小姐说,“但是后来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进步,能够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对违法行为处罚的额度大幅度提高,对重复的违法行为增设了处罚的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从目前的执法实践看,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仍然存在,整个社会对加大违法行为成本、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希望能够通过对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更好地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依法规范医疗环境

  2015416日,杨某某因其妻子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治疗期间与医院方发生纠纷,遂纠集10多名亲属赶到妇幼保健院,随意谩骂推打工作人员,打砸医院内财物,并强制驱赶正在就诊、候诊的其他患者,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201533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主任医师,因医疗纠纷而自缢身亡。就在自杀前这名医生遭遇医闹长达8个月,精神压力太大,被逼自杀。

  ……

  近些年来,类似的“医闹”事件时有发生。

  201511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中,将原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这一条款增添“医疗”一项,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一家医院产科做护士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出现医疗纠纷,家属带着人到医院闹事,甚至打伤医生护士,这种做法扰乱正常的就医秩序,非常让人气愤。期待新的法律规定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副教授彭新林认为,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损失的“医闹”行为入刑,有助于严厉打击“医闹”行为,消解“医闹”行为的负面示范效应,防止“以闹取利”等不良风气的滋长,对于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推动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将产生促进作用。

  

用法治来净化网络空间

  网民王先生是个社交达人,在网上看到各种信息都会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其中不乏一些并不能查证事实的内容。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的传播也许只需要“动动手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时常成为谣言重灾区。

  娃哈哈饮料“含有肉毒杆菌导致白血病”、康师傅方便面“使用地沟油”、肯德基“使用六翅八腿怪鸡”等谣言通过微信、微博流传甚广。20154月起,娃哈哈、康师傅、肯德基等企业,先后将涉嫌传谣的个人和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总体索赔金额初步统计超过6100万元。

  《刑法修正案()》中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了这条规定,今后在朋友圈再看到一些比较‘骇人听闻’的消息时,就不会盲目去转载了,也会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王先生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