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捐赠激活社会慈善热情

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家公益行为研究报告》称,超过七成企业家捐赠额为零,可谓“一毛不拔”,而互联网行业最“慷慨”,马云排名第一。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

超过七成企业家在慈善捐赠方面“一毛不拔”,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重要的是,中国人不缺乏善心,为何超七成企业家“一毛不拔”?我们不妨从慈善机制方面寻找原因。除了慈善氛围不浓厚,慈善意识不强的因素以外,慈善透明度差、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基于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不少人对地震灾区捐赠并未通过慈善机构进行,而是直接把钱物交到灾区群众手中。我国虽然制定了《红十字会法》与《公益事业捐赠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两部法律也显示出一些不足。令人略感欣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已经公布,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后将付诸实施。

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外公开慈善捐赠的流程、资金来源与详细去向,有利于保护公众的爱心。而且,对善款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处罚机制。只有全面公开善款的来龙去脉,发动公众参与监督,用千万双眼睛盯紧善款去向,从内部监管向外部监督推进,真正实现“阳光慈善”,才能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激活社会慈善捐赠热情,走出超过七成企业家“一毛不拔”的慈善尴尬,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