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安吉

    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10年来,这一理论在安吉实践中化为了生动现实,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通过建章立制,安吉完成了从“欠发达县”、遭遇“黄牌”警告的脱贫县到“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的完美蝶变。

 

  满眼的绿色无边无际,沁人心弦的竹海、古诗一般的意境,这里就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大竹海。

    安吉是中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1%,植被覆盖率75%,因气净、水净、土净,被誉为“三净”之地。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早在7年前的2008228日,以召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万人动员大会为标志,安吉就拉开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

  此后,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安吉收获了一系列的殊荣。

  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

  201552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发布,由安吉县担任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标准61日起在全国正式启用。

  目前安吉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创建总覆盖面达到95.7%。“十三五”期间中央计划在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安吉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将辐射全国。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令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条道路上,安吉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它是如何做到的?

“绿色崛起”的前夜

  事实上,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之路并非是一路笔直,而是蜿蜒曲折。

  提及此,无法回避的话题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吉一直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县”、20个贫困县之一。

  如很多地区以牺牲环境去发展经济一样,为了迅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了“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被大举引进和发展,GDP高速增长,很快就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然而,惊喜劲儿还没过,安吉人蓦然发现:环境破坏了,生态恶化了,黑烟滚滚,污水横流……这一点,该县余村村主任潘文革最有体会:小小的余村,自从“靠山吃山”开山卖石子后,65辆拖拉机日夜兼程拉石子,虽然落后的余村一下子成为首富村,但绿山也变成了秃山,清水也变成了浊水。

  “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扩张发展令安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受到了“黄牌”警告。

  2005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经历过压力、迷茫、阵痛的安吉就此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进而调整了发展思路并最终决定:遵循“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的原则,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走生态立县的路!

  当时安吉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对全县74家污染企业进行了强制治理,关闭了33家,拆除了有30年造纸历史、规模和税利列全县之首的孝丰纸厂的制浆生产线。这一关就关掉了全县三分之一税源,关、停、转、迁的结果,使安吉又一次拉大了与周边县区的差距。在湖州各县市的经济总量中,安吉连年倒数第一,被列为“欠发达县”。

  显然,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并非易事,但安吉人有着壮士扼腕的决心。在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后,2008年,安吉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涵,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中国最美丽乡村的战略。

  此后,安吉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打造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模式。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

  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安吉的生态资本日益升值,区域品牌日益响亮,对县外资本和人才形成了“引力场”。“优美的生态环境释放生产力。绿色带来的红利是如此明显,如此巨大。”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说。

  到2014年,安吉的各项经济增速均列湖州市第一、湖南省前列,安吉县实现了“绿色崛起”。这个曾经为摆脱贫困而导致生态恶化的县,在调整发展思路后,终于甩掉了“欠发达”的标识。

  

美丽乡村建章立制

  

  “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第一政绩。”10年来,安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谨记总书记嘱托。

  绿色崛起的安吉不仅摘掉了“欠发达县”的帽子,还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而这一切殊荣的获得与安吉的建章立制不无关系。

  2008年,安吉拉开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序幕。在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之初,安吉就与时俱进建立了生态补偿体系和行政责任机制。在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增加生态建设考核权重,并设立环保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与之配套的是安吉还建立了“个性化考核”的办法,让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彻底摆脱了GDP考核约束,从机制上鼓励干部重视生态保护。

  此外,标准化在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从主导制定《生态村建设规范》到荣获“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再从主导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到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安吉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标准化的最终制定要归功于安吉中国美丽乡村专家库的成员和顾问。这是一支30余人的队伍,他们由30余位县内外新农村专家、标准化专家和7名“三农”专家、教授组成,经常活跃行走在安吉县各村之间,就是他们经过多年努力,共同研制了中国美丽乡村标准体系。

  据悉,中国美丽乡村标准体系以“一个中心、四个面、三十六个点”为元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一中心”即:中国美丽乡村总目标,“四个面”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三十六个点”就是三十六项考核指标。整个体系涵盖了20个地方标准,并形成了拥有45项建设指标和36项量化指标、涉及280多项法律法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规范》《美丽乡村村落文化展示馆建设与服务通用要求》等20余项标准(规范)的出台,确保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法治护航助力乡村

  安吉能够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当地政府的各个部门都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并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过程中,法援中心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份和谐。”安吉县司法局局长王捷评价说。

  近年来,为提高援助效率,安吉出台了《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规定》等规定,并推行“点援制”、援助案件听庭评议制、案件承办“双选”制、案件质量评审等系列制度,使办案不断精细化,不断提升办案质量。法援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越来越庞大。现在全县共有30个法援工作站,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站式”便民服务。

  在法援工作中,政府为之提供了资金和财力的支持。云鸿法律事务所律师杨先有表示,他每年都要办理四五个援助案件,他的感受是政府经费保障越来越充足,原先一个案件只有五六百元,现在民事案件有1500元补助,刑事案件更多,基本能满足办案支出。

  “生态立县”的理念在安吉县法院同样有所体现。安吉县法院紧紧围绕县委“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法律措施,出台了《关于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十二条措施》,依托审判工作优势加强司法宣传,将生态文明理念扎根于广大农民心中;出台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10项举措,变被动办案为主动服务,改坐堂审理为下村指导,主动服务创建工作;制定并报请县综治委下发《关于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通过“诉裁对接”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安吉县法院还及时出台“山青水净”“三改一拆”等工作方案,推出25项司法服务举措,编印《“三改一拆”法律知识问答》1200本。“小册子好比‘及时雨’,为乡村干部提供了‘标准答案’,也为查处违法建筑提供了方便。”溪龙乡党委书记孙莉说。

  考虑到基层群众在法律知识上的局限性,安吉县公安局与当地村、企业合作发展53个“警务共同体”,以合作模式,抱团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提出或遇到的各类问题。考虑到基层检察法律监督的空白,安吉县人民检察院还将职能下沉,创立基层监察室,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勤宣传”。

  此外,在民主法治村创建方面,2014年安吉将其列入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考核体系,在考核指标权重中占13分,实现“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互促共进,充分调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的积极性。

  20154月,安吉县孝源街道尚书圩法治文化村落顺利通过考核,被授予首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像这样的法治文化村,在安吉县不下十个。法治文化村天荒坪镇余村村委会广场上,该村在宣传栏上进行广泛的法治宣传,大到国家法律,小到以案说法的剪报;在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等各种会议上,村里都要抽出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法治宣传。

“安吉版”国家标准

  

  据悉,截至目前,安吉县187个行政村中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创建总覆盖面达到95.7%,呈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最重要的是,安吉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正在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可学可复制的鲜活教材和样本。其生动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已成为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GB/T32000-2015)的重要依据。

  20144月,由安吉县全程主导制订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首次发布。同年11月,以安吉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立项,由此安吉主导的美丽乡村标准实现了县级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最终成为国家标准的跨越。

  2015527日,以安吉县政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在北京发布实施,这意味着,“安吉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安吉人正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如今,为了呵护这来不易的青山绿水,安吉县再接再厉,开展“寸山青、滴水净”行动计划,推行“限药、减肥、禁烧”,水库源头封山育林,设立了禁垦区、禁渔期;大胆改革创新,设置矿产资源联合管理、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联动执法、基层国土规划联合办公机制,从源头加强生态保护与管控;以县人代会决议的方式,把每月第四个星期三设定为包括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在内的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推进日”,全民动员,声势浩大。这些制度与办法都已形成常态化。

  安吉,站在中国美丽乡村前沿上,从来都不缺少自己的目标。可以说,前10年,安吉初步找到了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那么后10年按照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安吉的目标是,要按照“城乡统筹全国样板、生态文明全国示范”的“两个全国”目标,打造赤金足银的“两山”互动新标杆,真正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建成富裕美丽幸福的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