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湖背后的南宁治水之困

18条内河有17条重度污染

  广西财经学院臭水湖问题,只是揭开南宁众多黑臭水体现状的一角。在治水的道路上,立志打造“中国水城”的南宁在治理黑臭河、黑臭水体的进程中颇为尴尬。

如何在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对于南宁来说,一场治水攻坚战已刻不容缓。

 

1110日,广西南宁。

连日的降雨天气,令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10多亩内湖水域散发出的腥臭气味得以稀释,从内湖旁路过的行人明显加快了脚步,用手捂住鼻子,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这片被臭气笼罩的区域。

此时,治污工作队进驻校园着手处理臭水已经超过一个星期,学校则在一个多月前就将内湖受污染变臭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并请求协调相关部门前来处理。彼时,距离内湖散发出强烈的腥臭气味已有一个多月,学校师生每天被臭气熏得苦不堪言,却无计可施。

其实,湖水变臭在今年5月份就初露端倪。在此之前,它也一直以黑水体的形态存在,而这样的黑水体对于南宁这座城市来说也是屡见不鲜。

因为水体污染严重而呈黑色状,学校师生将这一水域称为“相思沟”。不过,彼时它并没有对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直到8月底,内湖的黑水体突然“发难”,让1.2万返校上课的师生猝不及防。

  

黑水体“发难”

在腥臭中忍受两个多月后,广西财经学院教师孟君看着湖泊里正在处理污水的工作人员,他称终于可以在离水域较远的地方放心地呼吸了。

过去的两个月,在最严重的时候,湖水臭气几乎充斥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距离学校500米开外的周边居民都怨声载道。

“在市区的人群里一闻就能认出哪些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孟君调侃道。

放暑假前,孟君就注意到湖里的水质时不时会散发着臭味,他所在的办公楼就在湖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旁边,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

多名学生也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时他们以为学校会在假期里将这一问题解决,“显然,学校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

以至于9月份,当学校师生返校时发现,湖面已经布满一层冒着泡、呈白色状、类似冰块的东西,继而发出一股腥臭气味由湖面扩散至整个校园。

9月到11月间,湖水的情况不断恶化。

1031日,湖面出现大量漂浮着的死鱼,“臭气冲天!”一名学生气愤地说。

当记者赶到现场时,臭水湖的整治工作已经开展,死鱼已经被打捞完毕。广西财经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杨伟钦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111日就正式开始对污染内湖水域展开整治工作,死鱼打捞和深埋生化处理工作是在113日完成的,当时打捞起来的死鱼达到300多斤。

记者在湖边行走,阵阵恶臭扑鼻而来,令人作呕。

学生宿舍、教学楼呈半弧形环绕着臭水湖,上课的学生依然不敢打开窗户。

在湖中间,挖掘机正在施工,试图将不同污染程度的水域隔离开来。在污染严重的水域中,湖水一片浑浊黑色,湖面仍然漂浮着大量气泡和黑色物质。向上游走去,能看到一处名叫穿云桥的地方不断有黑水流入湖中。

虽然这两个月里,相关各方都在积极应对此事,但孟君告诉记者,这两个月对于学校的师生来说实在太过漫长。

学校师生在微博、微信上吐槽和发泄不满,关于学校臭水湖问题的帖子也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开始传播,而更多的学生只能无奈地表示,“财院,我还能健康地毕业吗?”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学校师生反映的问题还是迅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该校的一名领导也坦言,媒体的跟进报道和社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臭水湖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政府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一直代表学校和各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处理问题的杨伟钦则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处理内湖污染问题涉及政府部门众多,所以他对目前的处理进度表示满意。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内湖具有跨区域性,确实涉及部门众多,这也是众多城市治水难的一个缩影。

该内湖处在南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同时内湖的上游又处在西乡塘区内,两个区政府都有管理责任。

记者统计发现,这次共参与治理该湖水污染问题的部门除了学校以及两个区的政府部门之外,还有南宁市“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及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南宁市环保局、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相思湖投资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公司等众多单位和企业。

另外,记者在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周边的村庄走访发现,财经学院校园内的臭水湖在周围的村庄里也“颇有知名度”,周围的村民对此也有意见。对于湖里的污水是否会被排到他们村庄的“河流”里,当地村民表示担心。

“学校里的湖水太臭了,我们有时候都能闻到,排到这里对我们的生活就造成不好的影响了。”一名村民对记者说,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将组织村民到学校抗议。

学校对此表示,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会排放。

谁是罪魁祸首?

在孟君看来,身边司空见惯的黑体水让生活变得如此难堪,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始终会爆发的。”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南宁市市民来说,湖水、河水水质变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在去年11月,南宁民歌湖就出现大量死鱼,市民对此很是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这一湖泊已经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

一位当地媒体人士更是告诉记者,当地媒体对臭水河、臭水湖之类的新闻已经失去了兴趣,除非特别严重,不然在当地不叫新闻。

广西财经学院宣传部的一名芮姓负责人也坦言,“(水质污染)是一个社会问题,跟学校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而对于该校相思湖校区内湖的污染源问题,各方也说法不一。

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对该湖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校区位于金沙湖水库的下游,水库溢流口有水流入石埠河,石埠河穿过校区。水库的溢流口下方有一大型地下排污管道,管道中污水直接排入校区。”

报告还指出,校区大门正对面有南宁地铁一号线的施工工地,地铁站的地下水正通过抽水泵源源不断进入内湖。

此外,校区教学楼下方的雨污管道也有污水排入。大量污水悬浮物及污染物在校区内湖蓄积,又长期得不到大量净水的补给,也没有有效清淤,内湖自然生态修复能力有限,导致污染愈加严重。

杨伟钦怀疑污染应该是由上游的工厂或养殖场突然开始排放有毒污水所致。“在污染出现后,后勤管理处多次派人到上游寻查污染来源,发现是上游有人把污水偷排至市政管道,导致污染”。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河道管理科科长全修道介绍,这片被污染的水域本来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河的一个支流,学校在建设时将这片水域围堰变成了景观湖。然而,在上游大学路西面有一个管径约3米的直排口直通这片水域,这个管道本是市政雨水管网,但当地片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排进管道。

像这样的黑臭内河南宁市还有多条。

杨伟钦称,学校这个内湖,属于石埠河的泄洪区,学院相思湖校区于2011年投入使用时,保留了这一水域规划用于学校的景观,但内湖的实际管理权并不属于学校,过去这几年这里的湖水虽然不干净,但是并没有强烈的气味。

记者了解到,石埠河作为南宁市区的18条内河之一,多年来一直备受污染之困,虽然政府多年下大力度治理,但石埠河的水质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据南宁市环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石埠河的水质依然属于重度污染,为劣5类水质。

记者从南宁市政府官网获悉,2009年石埠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就已启动,称估算投资4.2亿元实施整治的石埠河流域,两年后,相关校区将形成一个拥有200亩水面的漂亮内湖。

彼时,正值南宁提出打造从“绿城”提升为“水城”战略之年,称要让“中国水城”成为南宁的下一张名片。

2013年,《南宁市截污治污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更是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8条内河流域建成区范围内的截污工作,实现水清、无味,逐步恢复内河水体的生态功能。

2015年即将结束,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南宁“治水”多年,但目前类似广西财经学院内的黑臭水体、黑水河在南宁市区内屡见不鲜,在绿城的庇护下,大多数人不愿意谈及这里的黑臭水体。

但黑臭水体,无疑是南宁打造“中国水城”名片过程中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南宁市环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广西财经学院臭水湖问题,只是揭开南宁市众多黑臭水体现状的一角。

黑臭水治理困境

南宁市朝阳溪,作为南宁对城市内河大力整治的最初河流,19924月,南宁市成立整治朝阳溪管理处,正式启动朝阳溪综合整治工程。23年过去,这里依然是黑臭水横流。

1111日,记者在南宁市朝阳广场向超过10名当地市民询问:“附近是不是有条朝阳溪?”得到的回答是,“附近有条臭水沟,哪有朝阳溪”的回答。

在朝阳路附近的河段,记者看到乌黑的水面上一名环卫工作人员正站在没到膝盖的黑水河里打捞垃圾。据这名环卫工介绍,不久前,朝阳溪因许多垃圾漂浮在水面上而被媒体曝光,此后他们就被要求到河里“打扫”。

在河岸沿途,记者不时能看到政府的公益宣传广告牌,“创立美丽舒适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在河边的岸堤上,一些市民围在一起打牌、聊天,这里的黑水沟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能闻到水里的异味,但是没有人对此表示抗拒,一名自称叫梁东喜的市民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已经生活20多年了,“这里的水一直都是这样,只是天气热的时候,气味比较大”。

记者随后又探访了南宁市区里的竹排江、二坑溪、心圩江、可利江、亭子冲、凤凰江等内河,看到的情况都大同小异。

这些被排到内河里的污水最终的流向是南宁“母亲河”邕江。邕江孕育了南宁这座城市,现在,在南宁市现代化进程中又承担了城市发展的“释污”功能。

近年来,南宁市区的18条内河几乎全部“沦陷”,这些内河的污水直接排进邕江之后,邕江的水质也不断恶化,一条条黑臭河流形成且多年得不到改观,已成为这座绿城难以启口的“隐痛”。

20156月份,南宁环保局公布2014年度环境报告也证实,南宁市区的18条内河中,除了一条水质属于中度污染外,其余17条均属重度污染。

而在2001年南宁市环保局公布的年度环境报告中,南宁市的18条内河中,只有6条为重度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地表水的污染,地下水质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南宁市环保局按《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经对16处地下水点的年平均浓度综合评价,2013年较差级的水点占56.25%2014年,较差级占81.25%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南宁正式提出水城建设战略以来,截至2014年年底,投入治水资金已超过200亿元。

但现实是,黑臭水治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南宁市水邕建设办河道管理科科长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在治水项目建设推进上遇到征地拆迁方面的困难,导致项目推进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市政污水管网之后,两岸直排问题还比较突出。

随着国务院“水十条”提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这对于南宁来说,一场治水攻坚战已不容回避。